网站大全·资源中心

网站大全资源导航便民服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大全>企业网站>防灾科技学院_教育网站_高校大学详情
防灾科技学院_教育网站_高校大学

防灾科技学院_教育网站_高校大学

所在地区河北-廊坊市

网站地址 www.***.**

网站热度112

更新日期2023-02-23

扫一扫 举报
 

网站介绍

    防灾科技学院

    学校简介/防灾科技学院

    防灾科技学院隶属于中国地震局,是全国仅有的以防灾减灾高等教育为主,理、工、经、管、文等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学院始建于1975年,其前身是国家地震局天水地震学校,1985年升格更名为“地震技术专科学校”,1992年更名为“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2月升格更名为“防灾科技学院”。学院坐落在北京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首都天安门东30公里的潮白河畔,930路公共汽车直达北京。学院占地600余亩,建筑面积15余万平方米。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000余人。

    学院坚持向科研要质量,以科研求发展。近几年先后承担了各级科研教研课题200余项。国内外公开发行出版的《防灾科技学院学报》在地震系统和相关行业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所刊文章被《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并荣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期刊优秀奖。近年来,学院与中国地震局京区研究所对口共建,实现资源共享。作为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紧急救援培训基地,学院承担着国家十五重点项目的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任务和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任务的培训工作。常年聘请两院院士和邀请国内外专家到校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多次派有关人士到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欧洲国家进行教育考察,并与加拿大有关教育机构、新加坡民防学院等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三十多年来,学院为地震系统和社会培养毕业生2万多名。学院培养的防灾类毕业生中许多人已经成为技术骨干、地震台台长、地震监测预报方面的专家和厅局级领导干部;多人获得各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及全国和省级劳动模范称号。学院因此被誉为“地震系统的黄埔军校”。今后,学院将按照十七大提出的“强化防灾减灾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不断朝着我国防灾减灾事业的人才培养基地、科技创新中心、文化辐射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的目标迈进。

    历史沿革/防灾科技学院

    1975年-国家组建“国家地震局天水地震学校”。1983年-学校迁至北京东燕郊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更名为“国家地震局地震学校”。1985年-国家批准组建“地震技术专科学校”。1992年-更名为“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防灾科技学院”。2011年-被批准为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2012年-被批准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2013年-开始招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办学条件/防灾科技学院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00余名,其中教授20名、副教授职称以上教师106名。专任教师中有110人获得硕士及以上学位,长期聘有外籍教师。学院有一支朝气蓬勃、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科技攻关计划项目、“863”计划课题、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等多项高水平应用研发项目,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学院积极参与防震减灾工作,服务防震减灾事业,在汶川、玉树、芦山地震等国内重大地震灾害发生时,学院教师*时间赶赴现场进行应急救援与科学考察工作,为抗震救灾作出了应有贡献,已经成为能够解决防震减灾科学问题、承担防震减灾任务的重要力量。学院建成了一批高水平的实验平台,形成了地震前兆背景场、岩土工程抗震、城市防震减灾规划、城市震害预测、地震地质灾害、地震观测信息处理、地震前兆观测仪器、灾害风险与应急管理等8个特色研究方向,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防震减灾科研体系,开展了相应的行业技术服务、社会服务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公共效益,为防灾减灾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教学设施

    学院办学条件优越,教学设施先进、齐全。教学仪器设备总值已达4200万元。现有7个现代化语音室、54个多媒体教室、70余个功能完善的专业实验室实习基地、信息化程度较高的校园网、新建的标准化体育场、拥有藏书70余万册和7种电子资源数据库的现代化图书馆、英语调频广播覆盖全院的语音调频台和先进的非编系统和课件采集系统。学院教育教学设施完备,建有现代化图书馆、网络信息中心,室内体育馆、游泳馆、高标准运动场等设施。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亿余元;图书馆实体馆藏23万种,71万册,电子图书65万种,中外文期刊1800余种、报纸100余种,电子期刊等各类数据库28个,建有现代化图书信息系统,建立了完备的文献保障体系。校园网络系统全面覆盖,能够有力保障教育教学和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需要。学院建有地震科学、工程地震、土木工程、信息技术等多个实验中心,有各类实验室86个,拥有国内高校*、最齐全的地震监测类仪器;有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82个(含*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

    院系设置

    学院现设有10个教学系部、15个本科专业和13个专科专业。学院信息技术与地球物理专业、企业资源计划管理专业已被教育部批准为*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信息技术与地球物理专业还被评为*精品建设专业;有多门课程被评定为省部级精品课程。建有防灾减灾核心类专业:地球物理学、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土木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公共事业管理(应急管理)等;防灾减灾支撑类专业:测绘工程、工程管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通信工程等;防灾减灾拓展类专业:金融学、会计学、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英语、广告学等。涵盖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和经济学等五大学科门类。

    *特色专业建设点:地球物理学、勘查技术与工程

    *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地球物理学

    河北省高校新增重点发展学科:固体地球物理、地质工程

    学术科研/防灾科技学院

    科研平台

    截至2013年11月,该校建有省部级重点建设实验室(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规划与地震应急救援重点实验室),与危机响应与管理信息系统国际研究协会签署合作共建灾害信息与应急管理系统国际合作实验室。建有高教研究所、综合减灾研究所等研究机构。

    建设成果

    2013年,该校共获得各类科研项目8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中国地震局教师科研基金21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青年教师资助计划26项、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中国地震局政策法规研究课题8项、河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科技类)5项、河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人文类)8项、廊坊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自筹经费项目2项。 截至2013年11月,有49项科研项目通过评审验收,其中地震行业科研专项1项、技术服务项目1项、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1项、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2项、中国地震局教师科研基金21项、河北省高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项、防灾减灾青年科技基金6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15项。获得专利17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3年11月,该校图书馆实体馆藏23万种,71万册,电子图书65万种,中外文期刊1800余种、报纸100余种,电子期刊等各类数据库28个。

    学术刊物

    该校面向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出版的《防灾科技学院学报》在地震系统和相关行业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所刊文章被《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并荣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期刊优秀奖、教育部首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被列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遴选)刊物。

    校园文化/防灾科技学院

    校训

    崇德博智扶危定倾

    校训解读:“崇德博智”,出自防灾减灾鼻祖张衡之《应间》:“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夥,而耻智之不博。”意为崇尚道德、博取智慧,取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之意,寓含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和办学理念。“扶危定倾”,原意谓匡救危急倾覆中的国势。《周书?梁御传》:“宇文夏州英姿不世,算略无方,方欲扶危定倾,匡复京洛”。既寓含办学理念——培养经世安邦的栋梁之才(原义),又凸显了办学特色——防灾减灾、扶危救难(引申义)。训导师生巩固专业思想、立志献身防灾减灾事业,报效国家、服务人民。

    学院精神

    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团结奉献

    校风

    校风主题词:仁爱、严谨、俭朴、担当“仁爱”,是中华民族的至高美德,作为从事防灾减灾公益事业的大学和师生,更应该具备助难济困、扶危定倾的爱心仁德和公益精神。“仁爱”体现了学院的核心价值诉求和所肩负的特殊使命。“严谨”、“俭朴”,是优良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是大学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学院精神“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团结奉献”的高度概括。“担当”就是勇挑重担、敢于负责,体现了大学人应该具备的强烈社会责任感。防灾学院人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为*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而奋斗,更应该具备敢于负责的担当精神。

    现任领导/防灾科技学院

    院党委书记:齐福荣

    院长:薄景山

    副院长:钟南才刘春平迟宝明、石峰

    纪委书记:兰从欣

    党委副书记:李军

    地理位置/防灾科技学院

    学院坐落在北京东燕郊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河北省三河市)。学校的邮编地址有两种,其一为北京东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邮编为101601,其二为河北省三河市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邮编为065201。电话也有河北省廊坊市的区号0316和北京市的区号010两种。学校学生的集体户口是河北省三河市。

网站排名查询:
Google PageRank Sogou Rank
Alexa Rank 网站权重查询
百度权重查询 360权重查询

网站SEO查询:
SEO综合查询 网站备案查询
域名信息查询 IP地址查询
友情链接检查

网站国内搜索引擎查询:
百度查询 搜狗查询
360搜索查询 SOSO查询

网站国外搜索引擎查询:
必应查询 香港谷歌查询
 
 

相关网站推荐

热门网站排行榜发布
1内网服务器架设工具-itt
2草民电影网
3南阳做网站(南阳做网站
4中国机械设备第一网
5溧阳建筑劳务资质安全许
61688
7留学在线留学服务(留学
8环球塑化
9淘金地
10星辰影院
企业网站排行榜发布
1江苏华英汇人力资源开发
2网界网深度企业级IT信息
3中国大地保险官方商城(
4万山锡业,无铅焊锡丝,焊
5全自动PET塑料吹瓶机3大
6常州普莱玛焊割设备有限
7换热器(换热器厂家联系
8浙江新越精密材料有限公
9海门油研型电磁阀(油研
10长沙路基板租赁,钢板路
最新加入网站发布
1浙江松北防爆电器有限公
2广东海派斯不锈钢水管有
3无轨火车
4霸州市泰润化纤制品有限
5装修点评网
6上海邦腾电工有限公司
7中国建材网
8深圳市凯歌电子有限公司
9深圳市宝安区松岗博瑞电
10土巴兔

猜你喜欢网站发布

网站相关栏目

网站相关行业

免责声明

本网页所展示的有关【防灾科技学院_教育网站_高校大学_企业网站】的网站信息/图片/参数来源于公开网络,由网站所有者自行对网站信息/图片/参数等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负责,本平台(本网站)仅提供展示服务,请谨慎交易,因交易而产生的法律关系及法律纠纷由您自行协商解决,本平台(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您在本网页可以浏览【防灾科技学院_教育网站_高校大学_企业网站】有关的网站信息/图片/等及提供的商家简介、联系方式等信息。

联系方式

在您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欢迎您向邮箱发送邮件,或者进入《网站意见反馈》了解投诉处理流程,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按排行字母分类找网站: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