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全·资源中心

网站大全资源导航便民服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大全>娱乐休闲>颐和园_ 生活服务_旅游资讯_旅游景点_北京景点详情
颐和园_ 生活服务_旅游资讯_旅游景点_北京景点

颐和园_ 生活服务_旅游资讯_旅游景点_北京景点

所在地区河北-承德市

网站地址 www.***.**

网站热度75

更新日期2023-02-23

扫一扫 举报
 

网站介绍

    颐和园官方网站简介/颐和园 颐和园(theSummer Palace)是清代的皇家花园和行宫,前身清漪园。颐和园是三山五园中较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乾隆继位以前,北京西郊一带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从海淀区到香山公园这四座园林自成体系,相互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中间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旷地带,乾隆决定在瓮山一带兴建清漪园,以此为中心把两边的四个园子连成一体,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它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面积290万平方米,水面占全园的四分之三。集中了全国园林艺术的精华,最有特色的是园内长达728米的长廊,长廊和廊中的绘画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将园内各个景点有机地联系起来烘托园林整体的美。全园有各式建筑3000余间,园内布局可分为政治、生活、游览三个区域。政治活动区,以仁寿段为中心,是过去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办理朝事、会见朝臣、使节的地方。生活居住区,以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为主体,是清朝时慈禧、光绪及后妃居住之地。风景游览区,以万寿山前山、后山、后湖、昆明湖为主,是全园的主要组成部分。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园林概况/颐和园 园林布局颐和园(SummerPalace)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前身清漪园,为三山五园(三山是指万寿山、香山和玉泉山。三座山上分别建有三园清漪园、静宜园、静明园,此外还有附近的畅春园和圆明园,统称五园)中较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0公顷,水面约占四分之三。乾隆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从海淀到香山这四座园林自成体系,相互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中间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旷地带。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动用448万两百银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以此为中心把两边的四个园子连成一体,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动用银两(据专家考证,应为500至600万两白银),由样式雷的第七代传人雷廷昌主持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许多珍宝被劫掠一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修复。后来在军阀混战、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1949年之后政府不断拨款修缮,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中国现存规模*,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为中国四大名园(另三座为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拙政园、苏州的留园)之一。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9年,颐和园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皇家园林。[1] 历史沿革颐和园,原名清漪园,始建于清乾隆帝十五年(公元1750年),历时15年竣工,是为清代北京著名的“三山五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中较后建成的一座。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同遭严重破坏。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开始重建,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慈禧挪用海军军费(以海军军费的名义筹集经费)修复此园,改名为“颐和园”,其名为“颐养太和”之义。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工程结束。颐和园成为晚清*统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与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1898年,光绪帝曾在颐和园仁寿殿接见维新思想家康有为,询问变法事宜;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被长期幽禁在园中的玉澜堂;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洗劫,翌年,慈禧从西安回到北京后,再次动用巨款修复此园。1924年,颐和园辟为对外开放公园。 区域划分慈禧大力修复此园的目的乃为了避暑和颐养天年,她独独看中了这块具有“万寿”名称的宝地。从1903年起,慈禧大部分时间在这里度过,由于慈禧常需在这里接见臣僚,处理朝政,为此在园的前部专门建置了一个宫殿区和生活居住区,所以颐和园是一个兼具“宫”,“苑”双重功能的大型皇家园林。全园可大致分为宫廷区和苑林区。宫廷区由于颐和园兼有宫和苑的双重功能。因此,在进园的正门内建置一个宫廷区作为接见臣僚、处理朝政的地方。宫廷区由殿堂、朝房、值房等组成多进院落的建筑群,占地不大,相对独立于其后的面积广阔的苑林区,二者既分隔又有联系。其中,以仁寿殿为中心,仁寿殿后是三座大型四合院:乐寿堂、玉澜堂和宜芸馆,分别为慈禧、光绪和后妃们居住的地方。宜芸馆东侧的德和园大戏楼是清代三大戏楼之一。 苑林区苑林区以万寿山、昆明湖为主体。万寿山东西长约1000米,高60米。昆明湖水面约占全园面积的78%,湖的西北端绕过万寿山西麓而连接于北麓的“后湖”,构成山环水抱的形势,把湖和山紧密地联成一体。颐和园自万寿山顶的智慧海向下,由佛香阁、德辉殿、排云殿、排云门、云辉玉宇坊,构成了一条层次分明的中轴线。山下是一条长700多米的“长廊”,长廊枋梁上有彩画8000多幅,号称 “世界*廊”。长廊之前即是碧波荡漾的昆明湖。昆明湖的西堤是仿照西湖的苏堤建造的。万寿山后山、后湖古木成林,环境幽雅,有藏式寺庙,苏州河古买卖街。后湖东端有仿无锡寄畅园而建的谐趣园,小巧玲珑,被称为“园中之园”。[2] 造园手法万寿山,属燕山余脉,高58.59米。建筑群依山而筑,万寿山前山,以八面三层四重檐的佛香阁为中心,组成巨大的主体建筑群。从山脚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形成了一条层层上升的中轴线。东侧有“转轮藏”和“万寿山昆明湖”石碑。西侧有五方阁和铜铸的宝云阁。后山有宏丽的西藏佛教建筑和屹立于绿树丛中的五彩琉璃多宝塔。山上还有景福阁、重翠亭、写秋轩、画中游等楼台亭阁,登临可俯瞰昆明湖上的景色。昆明湖是清代皇家诸园中*湖泊,湖中一道长堤──西堤,自西北逶迤向南。西堤及其支堤把湖面划分为三个大小不等的水域,每个水域各有一个湖心岛。这三个岛在湖面上成鼎足而峙的布列,象征着中国古老传说中的东海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由于岛堤分隔,湖面出现层次,避免了单调空疏。西堤以及堤上的六座桥是有意识地摹仿杭州西湖的苏堤和“苏堤六桥”,使昆明湖益发神似西湖。西堤一带碧波垂柳,自然景色开阔,园外数里的玉泉山秀丽山形和山顶的玉峰塔影排闼而来,被收摄作为园景的组成部分。从昆明湖上和湖滨西望,园外之景和园内湖山浑然一体,这是中国园林中运用借景手法的杰出范例。湖区建筑主要集中在三个岛上。湖岸和湖堤绿树荫浓,掩映潋滟水光,呈现一派富于江南情调的近湖远山的自然美。万寿山的南坡(即前山)濒昆明湖,湖山联属,构成一个极其开朗的自然环境。这里的湖、山、岛、堤及其上的建筑,配合着园外的借景,形成一幅幅连续展开、如锦似绣的风景画卷。前山接近园的正门和帝、后的寝宫,游览往返比较方便,又可面南俯瞰昆明湖区,所以园内主要建筑物均荟萃于此。造园匠师在前山建筑群体的布局上相应地运用了突出重点的手法。在居中部位建置一组体量大而形象丰富的中央建筑群,从湖岸直到山顶,一重重华丽的殿堂台阁将山坡覆盖住,构成贯穿于前山上下的纵向中轴线。这组大建筑群包括园内主体建筑物──帝、后举行庆典朝会的“排云殿”和佛寺“佛香阁”。后者就其体量而言是园内*建筑物,阁高约40米,雄踞于石砌高台之上。它那八角形、四重檐、攒尖顶的形象在园内园外的许多地方都能看到,器宇轩昂,凌驾群伦,成为整个前山和昆明湖的总绾全局的构图中心。与中央建筑群的纵向轴线相呼应的是横贯山麓、沿湖北岸东西逶迤的“长廊”,共273间,全长728米,这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前山其余地段的建筑体量较小,自然而疏朗地布置在山麓、山坡和山脊上,镶嵌在葱茏的苍松翠柏之中,用以烘托端庄、典丽的中央建筑群。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后湖的河道蜿蜒于万寿山北坡即后山的山麓,造园匠师巧妙地利用河道北岸与宫墙的局促环境,在北岸堆筑假山障隔宫墙,并与南岸的真山脉络相配合而造成两山夹一水的地貌。河道的水面有宽有窄,时收时放,泛舟后湖给人以山复水回、柳暗花明之趣,成为园内一处出色的幽静水景。后山的景观与前山迥然不同,是富有山林野趣的自然环境,林木蓊郁,山道弯曲,景色幽邃。除中部的佛寺“须弥灵境”外,建筑物大都集中为若干处自成一体,与周围环境组成精致的小园林。它们或踞山头,或倚山坡,或临水面,均能随地貌而灵活布置。后湖中段两岸,是乾隆帝时摹仿江南河街市肆而修建的“买卖街”遗址。后山的建筑除谐趣园和霁清轩于光绪时完整重建之外,其余都残缺不全,只能凭借断垣颓壁依稀辨认当年的规模。谐趣园原名惠山园,是摹仿无锡寄畅园而建成的一座园中园。全园以水面为中心,以水景为主体,环池布置清朴雅洁的厅、堂、楼、榭、亭、轩等建筑,曲廊连接,间植垂柳修竹。池北岸叠石为假山,从后湖引来活水经玉琴峡沿山石叠落而下注于池中。流水叮咚,以声入景,更增加这座小园林的诗情画意。 人文环境多年以来,颐和园管理处以“文化建园”为宗旨,用“一种精神五种意识六个一流”的企业文化统领职工,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大力推进颐和园的保护、管理和研究工作,以借景环境、山形水系、文物古建、植被景观为颐和园的核心保护内容,建立了完整的颐和园保护管理体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颐和园加快了建设和保护的步伐,先后投入巨资恢复了四大部洲、苏州街、景明楼、澹宁堂、耕织图等景区,积极参与周边环境改造,延续颐和园的历史人文环境,恢复了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建设了国内园林系统内*文昌院博物馆。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2月2日,颐和园以其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优美的自然环境景观,卓越的保护管理工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誉为世界几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征。近年来,颐和园先后获得了首批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首批国家AAAA级景区等诸多荣誉称号,2000年顺利通过国际标准化的ISO9000和14000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使颐和园的管理、保护、研究迈上了规范、科学、法制的管理轨道。 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 文化遗产评定中文名称:颐和园英文名称:Summer Palace批准时间:1987年遗产种类:文化遗产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北京颐和园,始建于1750年,1860年在战火中严重损毁,1886年在原址上重新进行了修缮。其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堪称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杰作。颐和园,位于山水清幽、景色秀丽的北京西北郊,原名清漪园,始建于公元1750年,时值中国较后一个封建盛世——“康乾盛世”时期;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烧毁;1886年,清政府挪用海军军费等款项重修,并于两年后改名颐和园,作为慈禧太后晚年的颐养之地。从此,颐和园成为晚清*统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与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1898年,光绪帝曾在颐和园仁寿殿接见维新思想家康有为,询问变法事宜;变法失败后,光绪被长期幽禁在 园中的玉澜堂;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颐和园再遭洗劫,1902年清政府又予重修;清朝末年,颐和园成为中国*统治者的主要居住地,慈禧和光绪在这里坐朝听政、颁发谕旨、接见外宾。 遗产保护残破的石质画舫1998年12月2日,颐和园以其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优美的自然环境景观,卓越的保护管理工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誉为世界几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征。颐和园于1987年被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颐和园如下:“北京颐和园,始建于1750年,1860年在战火中严重损毁,1886年在原址上重新进行了修缮。其亭台、长廊、殿堂、庙宇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堪称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杰作。” 建设与修缮/颐和园 颐和园的前身清漪园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这是一座以万寿山、昆明湖为主体的大型天然山水园。万寿山和昆明湖早在建园之前就已经是北京西北郊风景名胜区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自然景观以及某些人文景观都与此后的园林造景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考查颐和园的历史也就不应局限于园林本身,而必须追溯其早年风景建设的情况。 建园以前北京的西北郊,素称“神京右臂”的西山峰峦连绵自南趋北,余脉在香山的部位兜转而东,好像屏障一样远远拱列于这个平原的西、北面。在它的腹心地带,两座小山岗双双平地突起,这就是玉泉山和万寿山。附近泉水丰沛,湖泊罗布,远山近水彼此烘托映衬,形成有如江南的优美自然景观,实为华北地区所不多见。早在辽金时期,香山、玉泉山就有了皇家行宫别苑的建置。元代,万寿山叫做瓮山,以其山形似瓮而得名。山的南面地势低洼的地带汇聚玉泉山诸泉眼的泉水,潴而成为一个大湖名“瓮山泊”,也叫七里泊或大泊湖,这就是昆明湖的前身。北京城西南面的永定河,由于泥沙淤塞,河床极不稳定,河水经常处于暴涨暴落,难于控制的状态。公元1264年,元世祖忽必烈营建新的都城“大都”时,将玉泉山的泉水导引入城作为宫廷的专用水,百姓不能截取,甚至“濯手有禁”。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为了补给大运河北端的水量,保证漕运畅通,在昌平的白浮村筑堰拦蓄神山诸泉之水,先西行然后转南,流经青龙桥再绕过瓮山而汇聚于瓮山泊,于瓮山泊往南开凿河道,沿河加筑大堤以障水南行,从和义门(今西直门)北之水门入城,在河道的南段先后修建了百座闸门——高亮桥闸和广源闸以控制水的流量,然后穿城而过,经通惠河注入通州的大运河。经过这一番整治之后,通惠河航运畅通,南方的粮船可以直达大都城内的积水潭。瓮山泊也从早先的天然湖泊改造成为具有调节水量作用的天然蓄水库,水位得到控制,环湖一带出现寺庙、园林的建置,逐渐发展成为西北郊的一处风景游览地。环湖一带的建置,比较重要的有两处:一处是瓮山西面、瓮山泊北岸的“大承天护圣寺”此寺规模十分锯丽,寺前的湖中架水阁两座、寺后建园林,元代皇帝到瓮山泊游览时经常驻跸于此。另一处在瓮山东南,是元中书令耶律楚材的墓园。明代,瓮山泊改称“西湖”。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南方来的移民在西湖以东,今海淀镇以北的多泉眼的丹棱一带开辟水田,贵戚,官僚也纷纷占地造园。众多的私家园林增益了这一带天然风景的人工点染,并与玉泉山、西湖的景观联成一片,所谓“风烟里畔千条柳,十里清阴到玉泉”西北郊风景区的范围更往东扩大了。明初建都南京的一段时期内,大运河停止漕运,它的白浮上源以及西湖以北,元代开凿的一段水道由于年久失修而淤塞。朱棣迁都北京,漕运重开,这一段水道已不能使用。遂于成化七年(1471)改引玉泉山之泉水东流注入西湖,以代替白浮神山泉水作为接济通惠河的上源,同时也兼供大内宫廷用水,西湖在北京供水系统中的地位就更为重要了。这时候,玉泉山、瓮山、西湖之间山水联属,三者在景观上互为借资的关系十分密切。玉泉山的山形轮廓秀美清丽,故时人多以玉泉与西湖并称。至于瓮山,山形比较呆板而又是一座“土赤濆,童童无草木”的秃山,也就不大受到游人的重视。大承天护圣寺于宣德二年(1427年)重修后改名功德寺,前后一共七进院落,皇帝常在此驻跸并留辇仗寺中,是当时北京的一座著名佛寺。功德寺以及西湖一带的其它寺庙如湖东岸的龙王庙等号称“环湖十寺”。此外,沿湖还有一些小园林,如明武宗朱瞻基修筑的“钓台‘等。弘治七年(1494年),明神宗朱翊钧乳母助圣夫人罗氏出资在瓮山南坡的中央部位兴建园静寺,据明人的描写,此寺“因岩而构,甃为石磴。游者拾级而上,山顶有屋曰雪洞,俯视湖曲,平田远村,绵亘无际”。“寺门度石桥,大道通湖堤,门内半里许,从左小径登台,精兰十余。室之西,殿三楹,左右精舍一间,据山面湖”。 清初,西湖瓮山的情形大致和明代差不多。不过寺庙、园林由于年久失修,有的倾圮,有的处于半荒废状态,远不如当年之盛况了。康熙时,内务府上驷院在瓮山设马厩。凡犯有过错的官监均先“发往瓮山铡草”一年,然后再行定罪。这种做法一直持续到乾隆十四年。清漪园时期乾隆九年(1744年),作为皇帝长期居住的离宫御苑圆明园扩建工程告一段落,清高宗弘历写了一篇《圆明园后记》。文中夸耀这座园林规模如何宏伟,园景如何绮丽,誉之为“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暗示自己不再建国,并且明白告诫“后世子孙不舍此而重费民力以创建苑囿。”然而,事隔不久,另一座大型的皇家园林——“清漪园”,又在圆明园的西面破土动工了。弘历之所以甘冒自食其言的非议而兴建清漪园,足证此园必然有其不能不建的原因。也就是说,作为建国基地的西湖和瓮山具备着西北郊先已建成的皇家诸园所没有的优越的地貌条件。这个地貌条件对于以享用园林之乐作为奢靡生活主要内容的弘历而言,实有着十分强烈的吸引力。西北郊先已建成的诸园之中,圆明、畅春均为平地造园,虽然以写意的手法缩移摹拟江南水乡风致的千姿百态而作集锦式的大幅度展开,毕竟由于缺乏天然山水的基础,并不能完全予人以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香山静宜园是山地园。玉泉山静明园以山景而兼有小型水景之胜,但缺少开阔的大水面。唯独西湖是西北郊*天然湖,它与瓮山所形成的北山南湖的地貌结构,不仅有良好的朝向,气度也十分开阔,如果加以适当的改造则可以成为天然山水园的理想建园基址,这番意思在清漪园动工的时候弘历为董邦达所绘《西湖图》的题诗中已经约略透露出来了。若干年后,弘历又在《万寿 山清漪园记》中提到“然而畅春以奉东朝,圆明以恒莅政、清漪、静明,一水可通,以为几清暇散志澄怀之所………。园既成,过辰而往,逮午而返,未尝度昏,犹初志也”。就是说,清漪园离他居住的圆明园和皇太后居住的畅春园都很近,又介于圆明园与静明园之间,与后者有水路可通,往返十分方便。此四者若在规划上贯联起来,即能构成一个功能关系密切,景观又可以互为借资的整体——一个包含着平地园、山地团、山水园的多种形式的庞大园林集群。可谓一园建成,全局皆活,对于这一点,弘历是能够理解并早有瞩意的,此其一。其次,圆明、畅春、静宜、静明诸园都是在上代的基础上扩建而成,规划设计不免或多或少地要受到既定格局的限制,牵就拘碍的情况在所难免。而瓮山西湖的原始地貌则可以完全按照弘历的意图加以改造,园林的规划建设也能够按照他的想法自始至终一气呵成。这两点,大概就是弘历所以继圆明诸园建成之后,”又复在瓮山西湖兴建清漪园的真正原因。既然自食其言而不惜再耗国家另建新园,势必要寻找适当的借口以便杜绝朝野的清议。当时,正好有两件与瓮山西湖有关的事情促成了弘历建园愿望和实现。*件事情是建佛寺为母后祝寿乾隆十六年适逢皇太后钮祜禄氏六十整寿,一向标榜“孝治天下”的弘历,为庆祝母后寿辰,于乾隆十五年( 1750年)选择瓮山圆静寺旧址兴建大型佛寺“大报恩延寿寺”。同年三月十三日发布上谕,改瓮山之名为“万寿山”。与佛寺建设的同时,万寿山南麓沿湖一带的厅、堂、亭、树、廊、桥等的园林建筑已经作出设计估算,陆续破土动工。第二件事情是西北部水系的整理乾隆初年的北京西北郊,随着圆明、畅春等大小园林陆续建成,水量消耗与日俱增。当时,园林供水的来源除流量较小的万泉庄水系外,主要依靠玉泉山汇经西湖之水。而后者正是供给北京大内宫廷的主要水源,也是沟通北京城与大运河之间的通惠河的上源。如果上源被大量截流而去,则不仅宫廷用水不济,漕运也将要受到影响。另外,明代以来西湖堤经常溃决,危害农田,威胁畅春园。为了彻底解决这些问题,乃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冬天,开始进行西北部规模*一次水系整理工程。工程的主要内容有两项:一、修整玉泉山、西山一带的泉眼和水道;二、疏浚、开拓西湖作为蓄水库,并建置相应的闸涵。工程开始之前,弘历曾派人详细考查通惠河的水源情况,并撰写《麦庄桥记》一文。文中谈到“寸之伏脉者其流必长,亦如人之有蕴藉者其德业必广。如京师之玉泉汇而为西湖,引而为通惠,由是达直沽而放渤海。 后期修缮从1914年前的皇家园林到后来收归国有的公共园林,颐和园已对公众开放了整整一百年。2014年,颐和园启动建国后*修缮工程——园墙修缮。一期工程已完成,二期工程预计2015年3月完工。届时,颐和园长约7.9公里的园墙将修缮近半。此外,作为清代宫廷重要的“祈雨”场所,南湖岛的修缮工程也将于2014年年底竣工。修缮计划园墙现代设施将被剔除。因为地震等原因园墙受损,并且解放后在修缮园墙时也曾对园墙补设过一些现代设施,因此这次园墙大修除了根据墙体开裂、鼓闪情况进行补修,同时还把一些水泥或者其他的现代物给剔除出来,补换一些更加坚固,且符合园墙形制的材料。南湖岛修缮年底将竣工。除了园墙,颐和园今年的另一项重要古建修缮项目南湖岛修缮工程也将于年底竣工。目前的修缮正在进行彩画贴金等工序,年底前将完工。此次南湖岛修缮,是想通过对颐和园重要景观的维护,使这里的文化能更好地向观众展现展示。揭秘降水少昆明湖无影响。从解放后开始,昆明湖的水一直是密云水库供水,中间有一段时间由于北京干旱,曾改用官厅水库的水来供水,但是当年和后期,由于水质不好,昆明湖产生过严重水华,所以没两年又换回密云水库的水。她表示,虽然今年降水较少,但是昆明湖的水位基本没有受到影响。修缮背景2011年园墙曾坍塌近6米。黄褐色虎皮石砌筑的颐和园园墙,长达近8公里。其中,北面园墙建于清乾隆时,东、南、西三面园墙建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由于年代久远,虽然每年进行保养性修缮,但并未进行系统性整修,存在墙体高矮不一、用料杂乱、墙体开裂、鼓闪的现象,墙体存在大范围安全隐患,且出现过局部坍塌情况。2011年2月10日凌晨,颐和园霁清轩南侧,一段光绪时期修筑的老园墙发生坍塌,墙体坍塌长近6米,高近5米,其邻近墙体也存在安全隐患。楹联玻璃罩研发除尘工具。为保护楹联,颐和园在楹联上加装了扇形玻璃材质保护罩,由于其弧形的特殊结构,一般的工具无法伸入内侧清洁,时间一长保护罩内侧逐渐形成了一层“尘埃膜”,严重影响观赏效果。园务队创新发明了楹联除尘器,解决楹联保护罩内侧积尘无法清理的问题。楹联除尘器为弧形工字结构,一端为26cm的除尘擦头,另一端为12cm的手柄,中间是弧长55cm的弧形连接杆,与抱联形成相同的弧度,使除尘器整体紧贴于抱联内侧扇面,达到伸入内部清理的目的。[3] 主要景区/颐和园 东宫门区在颐和园最东边。这一带原是清朝皇帝从事政治活动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包括朝见大臣的仁寿殿和南北朝房、寝宫、大戏台、庭院等。东宫门现在是颐和园的正门,它坐西朝东,门楣檐下全部用油彩描绘着绚丽的图案。六扇朱红色大门上嵌着整齐的黄色门钉,中间檐下挂着九龙金字大匾,上书“颐和园”三个大字,为光绪皇帝御笔亲题。门前御道丹陛上的云龙石雕刻着二龙戏珠,为乾隆年代所刻,是从圆明园废墟(安佑宫)上移来的,它是皇帝尊严的象征。东宫门当年只供清朝帝后出入。 仁寿殿仁寿殿在颐和园大门东宫门内。是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坐朝听政、会见外宾的大殿。原名勤政殿,光绪时重建,改称仁寿殿。东向,面阔七间,两侧有南北配殿,前有仁寿门,门外为南北九卿房,所陈的铜龙、铜凤、铜鼎等,雕制均极精美。 乐寿堂是颐和园居住生活区中的主建筑,原建于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被毁,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建。乐寿堂面临昆明湖,背倚万寿山,东达仁寿殿,西接长廊,是园内位置*居住和游乐的地方。,堂前有慈禧乘船的码头“乐寿堂”黑底金字横匾为光绪手书。庭院中栽植玉兰、西府海棠、牡丹等名贵花木,取“玉堂富贵”之意。乐寿堂殿内设宝座、御案、掌扇及玻璃屏风。座旁有两只盛水果闻香味用的青龙花大磁盘,四只烧檀香用的九桃大铜炉。西套间为卧室,东套间为更衣室。室内紫檀大衣柜为乾隆时遗物。乐寿堂庭院内陈列着铜鹿、铜鹤和铜花瓶,取意为“六合太平”。院内花卉植有玉兰、海棠、牡丹等,名花满院,寓“玉堂富贵”之意。这里的玉兰花很有名,现在邀月门前一株是乾隆从南方移植来的。 玉澜堂玉澜堂在仁寿殿西南临昆明湖畔而建,是一座三合院式的建筑。正殿玉澜堂坐北朝南,东配殿霞芬室,西配殿藕香榭。东殿可到仁寿殿,西殿可到湖畔码头,正殿后门直对宜芸馆。后檐及两配殿均砌砖墙与外界隔绝,是颐和园中一处重要的历史遗迹。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慈禧发动宫廷政变后,曾把主张变法的光绪皇帝囚禁于此。是光绪皇帝的寝宫。 大戏楼在德和园内,与承德避暑山庄里的清音阁、紫禁城内的畅音阁,合称清代三大戏台。德和园大戏楼是为慈禧60岁生日修建,专供慈禧看戏。高21米,在颐和园中仅次于*佛香阁。戏楼共三层,后台化妆楼二层。顶板上有七个“天井”,地板中有“地井”。舞台底部有水井和五个方池。演神鬼戏时,可从“天”而降,也可从“地”而出,还可引水上台。 昆明湖是颐和园的主要湖泊,占全园面积的四分之三,约220公顷。南部的前湖区碧波荡漾,烟波淼淼,西望起伏、北望楼阁成群;湖中有一道西堤,堤上桃柳成行;十七孔桥横卧湖上,湖中3岛上也有形式各异的古典建筑。 万寿山前景区景区由两条垂直对衬的轴线统领,东西轴线是长廊,南北轴线从长廊中部起,依次为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万寿山原名金山、瓮山,海拔109米,南依昆明湖,以佛香阁为中心,形成了一组气势雄伟、巍峨壮观的建筑群。东侧有“转轮藏”和“万寿山和昆明湖”的石碑,西侧有五方阁和宝云阁。登临山顶,可俯看昆明湖景色。 佛香阁位于在万寿山前山中央部位的山腰,建筑在一个高21米的方形台基上,是一座八面三层四重檐的建筑;阁高41米,阁内有8根巨大铁梨木擎天柱,结构复杂,为古典建筑精品。原阁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后,光绪十七年(1891年)花了78万两银子重建,光绪二十年(1894年)竣工,是颐和园里*工程。阁内供奉着“接引佛”,供皇室在此烧香。 排云殿在万寿山前建筑的中心部位,原是乾隆为他母亲60寿辰而建的大报恩延寿寺,慈禧重建时改为排云殿,是慈禧在园内居住和过生日时接受朝拜的地方。“排云”二字取自郭璞诗神仙排云山,但见金银台”,比喻似在云雾缭绕的仙山琼阁中,神仙即将露面。从远处望去,排云殿与牌楼、排云门、金水桥、二宫门连成了层层升高的一条直线。排云殿这组建筑是颐和园较为壮观的建筑群体。 石舫石舫在长廊西端湖边,是一条大石船,取名清晏舫,寓“海清河晏”之意。是颐和园*带有西洋风格的建筑。它的前身是明朝圆静寺的放生台。乾隆修清漪园时,改台为船,更名为“石舫”。石舫长36米,船用大理石雕刻堆砌而成。 船身上建有两层船楼,船底花砖铺地,窗户为彩色玻璃,顶部砖雕装饰。下雨时,落在船顶的雨水通过四角的空心柱子,由船身的四个龙头口排入湖中,设计十分巧妙。 智慧海是万寿山顶*处一座宗教建筑,是一座完全由砖石砌成的无梁佛殿,由纵横相间的拱券结构组成。建筑外层全部用精美的黄、绿两色琉璃瓦装饰,上部用少量紫色、蓝色的琉璃瓦盖顶,整座建筑显得色彩鲜艳,富丽堂皇。尤以嵌于殿外壁面的千余尊琉璃佛更富特色。“智慧海”一词为佛教用语,本意是赞扬佛的智慧如海,佛法无边。该建筑虽极像木结构,但实际上没有一根木料,全部用石砖发券砌成的,没有枋檩承重,所以称为“无梁殿”。长廊又因殿内供奉了无量寿佛,所以也称它为“无量殿”。 长廊长廊位于万寿山南麓,面向昆明湖,北依万寿山,东起邀月门,西止石丈亭,全长1728米,共273间,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1992年被认定为世界上最长的长廊,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廊上的每根枋梁上都有彩绘,共有图画14000余幅,内容包括山水风景、花鸟鱼虫、人物典故等。画中的人物画均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 画中游画中游是万寿山西部一组重要景点建筑。它依山而建,正面有一座两层的楼阁,左右各有一楼,名“爱山”、“借秋”。阁后立有一座石牌坊,牌坊后边的是“澄晖阁”。建筑之间有爬山廊。由于地处半山腰,建筑形式丰富多彩,楼、阁、廊分别建在不同的等高线上,青山翠柏中簇拥着一组由红、黄、蓝、绿琉璃瓦覆盖着的建筑群体,酷似一幅中国山水画。 听鹂馆乾隆皇帝为其母看戏所建,内有两层的戏台,因古人常借黄鹂鸟的叫声比喻音乐的优美动听,故名之为“听鹂馆”。咸丰十年(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光绪时改建。在德和园大戏楼建成前,慈禧经常在这里看戏,宴饮。现在听鹂馆已成为专营宫廷菜式的餐厅,先后接待服务过上百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听鹂馆饭庄是著名的宫廷菜系饭庄。 十七孔桥坐落在昆明湖上,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之间,用以连接堤岛,为园中*石桥。石桥宽8米,长150米,由17个桥洞组成。石桥两边栏杆上雕有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石狮500多只。 铜牛铜牛在昆明湖东岸,十七孔桥东桥头北侧。1755年用铜铸造,称为“金牛”。铜牛是为镇压水患而设。 铜亭(宝云阁)铜亭是中国目前尚存的工艺最精致、体量*铜铸品之一。建在佛香阁西侧的五方阁院中一座高4米的汉白玉石座上始建于乾隆年间,高7.5米,重207吨。四面有菱花扇。虽为铜制,但完全按照木构架结构而做。东、南、西三面有门,门为四扇格扇门,北面是八扇格扇窗。门窗格扇均有菱花格扇心,帘架上部也有格扇心,所有格扇心均为内外二层。 文昌阁文昌阁在颐和国昆明湖东堤北端。原是一座城关,为清漪园的园门之一。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现存城楼为光绪时(1875-1908)重建。城头四隅角廊平面呈人字形,中间为三层楼阁。中层供奉文昌帝君铜铸像及仙童塑像,旁有铜骡一个,极富特色。 文昌院文昌院位于文昌阁之东,文昌院博物馆是中国古典园林中规模*、品级*文物陈列馆。 馆内设有六个专题展厅,品类涉及铜器、玉器、瓷器、金银器、竹木牙角器、漆器、家具、书画、古籍、珐琅、钟表、杂项等,类。由于颐和园特定的皇家环境,这些艺术品代表了当时*工艺水平,许多珍品在当时即为国之重器;馆中还陈展了部分清代宫廷生活用品。 后山后湖景区位于颐和园最北部,建筑较少,林木葱笼,山路曲折,优雅恬静,与前山的华丽形成鲜明对比。一组西藏建筑和江南水乡特色的苏州街,布局紧凑,各有妙趣。 四大部州四大部州在万寿山后山中部,是汉藏式的建筑群。占地2万平方米,因山顺势,就地起阁。前有须弥灵境(现改为平台),两侧有3米高的经幢,后有寺庙群主体建筑香岩宗印之阁。四周是象征佛教世界的四大部洲----东胜身洲、西牛货洲、南赡部洲、北俱卢洲和用不同形式的塔台修建成的八小部洲。南、西南、东北、西北还有代表佛经“四智”的红、白、黑、绿四座喇嘛塔。塔上有十三层环状“相轮”,表示佛经“十三天”。塔型别致,造型端庄美观。四大部洲和八小部洲中间有两个凹凸不平的台殿,一个代表月台,一个代表日台,象征着日月环绕佛身谐趣园。 谐趣园谐趣园在万寿山东麓,是一个独立成区、具有南方园林风格的园中之园。清漪园时名叫惠山园”,是仿无锡惠山寄畅园而建。嘉庆十六年(1811年)重修后,取“以物外之静趣,谐寸田之中和”和乾隆皇帝的诗句“一亭一径,足谐奇趣”的意思,改名为“谐趣园”。园内共有亭、台、堂、榭十三处,并用百间游廊和五座形式不同的桥相沟通。园内东南角有一石桥,桥头石坊上有乾隆题写的“知鱼桥”三字额,是引用了庄子和惠子在“秋水濠上”的争论而来的。 苏州街是后湖两岸仿江南水镇而建的买卖街。清漪园时期岸上有各式店铺,如玉器古玩店、绸缎店、点心铺、茶楼、金银首饰楼等。店铺中的店员都是太监、宫女妆扮。皇帝游幸时开始“营业”。后湖岸边的数十处店铺1860年被列强焚毁。现在的景观为1986年重修。 专题展览/颐和园 文昌院园藏文物展览文昌院,位于颐和园内文昌阁之东,是中国古典园林中规模*、品级*文物陈列馆。馆内设有六个专题展厅,陈展了上自商周、下迄晚清数以千计的颐和园精品文物,涵盖了中国传世文物的诸多门类。它们与帝后生活密切相关,具有突出的历史价值,是中国皇家文化*真实性的物证。 耕织图景观文化展览耕织图位于颐和园西北部,是颐和园在清漪园时期颇具江南水乡风情的独特园林景观。始建于清朝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当年,昆明湖与玉泉山之间河湖交错;乾隆造园时又特意将原在城内、专门负责为宫廷织造丝绸布料的内务府织染局迁到此处,组成了一处生活气息。浓郁的园林景区。因此乾隆将其命名为“耕织图”,意寓着一幅洋溢男耕女织生活情趣的幽美图画。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清漪园,景区内只有一块乾隆御题的耕织图石碑存留至今;1886年至1895年,这里成为清朝专门培养满族海军人才的昆明湖水操学堂;再之后,耕织图地区的功能和归属几经变化,最终成为厂房和生活区,园林景观完全丧失。 水木自亲殿专线展览乐寿堂建筑群的宫门,五间穿堂殿,前有石造雕栏临水码头。慈禧太后走水路出入颐和园时,常在此码头上下船,清末在殿内装设了*条皇家御用电话专线。1908年,清政府开通了颐和园水木自亲殿至西苑(中南海)来薰风门东配殿专备上用的电话专线,专供慈禧太后、光绪皇帝使用,致使颐和园成为当时中国的政治、军事及外交指挥中心。这是中国历史上*条皇家御用电话专线。1902年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西逃西安返京后,深切体会到通信快捷对处理军政事务的重要,架设开通了北京城(外务部)至颐和园步军衙门公所电话线;随后,清政府又相继筹办开通了东单二条电话局、海淀西苑电话二分局,连通了颐和园与清廷各府衙、八旗各军营的电话线路,形成了北京电话网络的雏形。
网站排名查询:
Google PageRank Sogou Rank
Alexa Rank 网站权重查询
百度权重查询 360权重查询

网站SEO查询:
SEO综合查询 网站备案查询
域名信息查询 IP地址查询
友情链接检查

网站国内搜索引擎查询:
百度查询 搜狗查询
360搜索查询 SOSO查询

网站国外搜索引擎查询:
必应查询 香港谷歌查询
 
 

相关网站推荐

热门网站排行榜发布
1内网服务器架设工具-itt
2草民电影网
3南阳做网站(南阳做网站
4中国机械设备第一网
5溧阳建筑劳务资质安全许
61688
7留学在线留学服务(留学
8环球塑化
9淘金地
10星辰影院
娱乐休闲排行榜发布
1草民电影网
2星辰影院
3经典老电影网
4抱歉抱歉!该站点已经被
5手机游戏(手机游戏平台
6伦理电影网
7B体育·(中国区)官方网
80.1折手游平台友情链接
9清泉电影网
10好玩的单机游戏(好玩的
最新加入网站发布
1深圳市新金中实业有限公
2永嘉县瓯北镇球珠阀门厂
3温州嘉华环保设备有限公
4上海川沪阀门有限公司
5安徽威德封头有限公司
6上海联曼实业有限公司
7永嘉县卓正阀门厂
8深圳市撼世机电设备有限
9北京德泰科阀门有限公司
10上海山道电子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网站发布

网站相关栏目

网站相关行业

免责声明

本网页所展示的有关【颐和园_ 生活服务_旅游资讯_旅游景点_北京景点_娱乐休闲】的网站信息/图片/参数来源于公开网络,由网站所有者自行对网站信息/图片/参数等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负责,本平台(本网站)仅提供展示服务,请谨慎交易,因交易而产生的法律关系及法律纠纷由您自行协商解决,本平台(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您在本网页可以浏览【颐和园_ 生活服务_旅游资讯_旅游景点_北京景点_娱乐休闲】有关的网站信息/图片/等及提供的商家简介、联系方式等信息。

联系方式

在您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欢迎您向邮箱发送邮件,或者进入《网站意见反馈》了解投诉处理流程,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按排行字母分类找网站: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