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全·资源中心

网站大全资源导航便民服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大全>娱乐休闲>介休绵山_ 生活服务_旅游资讯_旅游景点_山西景点详情
介休绵山_ 生活服务_旅游资讯_旅游景点_山西景点

介休绵山_ 生活服务_旅游资讯_旅游景点_山西景点

所在地区山西-太原市

网站地址 www.***.**

网站热度105

更新日期2023-02-23

扫一扫 举报
 

网站介绍

    *绵山风景区官网历史沿革 /绵山风景名胜区 相传春秋之时,晋国贵族介子推,跟随晋公子重尔逃亡十余年,曾在饥饿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重尔吃。晋文公还国为君后,携母亲到绵山隐居,晋文公派人寻找,为逼迫介于推出山,采取放火烧山的办法,却把介子推和他母亲烧死了。文公得知,悲愤交加,命将绵山改为介山,把阳县改为介休县。又将“环绵山山中而封之,以为介推田”,以示怀念。并于清明节前一天,即介子推被焚的日子,不许烧火,家家户户只能吃冷饭,谓之“寒食节”。[1]绵山早在春秋时候便有了道家的活动。因介子推而被封为介山;介子推作为道家思想的先驱之一,身体力行着道家清净无为、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朴素思想。在西汉刘向所著的《列仙传》中,介子推已被尊奉为道家神灵。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石桐水,即绵水,出介休县之绵山,流经石桐寺西。石桐寺即介子推之祠。后人们到绵山寻幽探古,访贤求道,凭吊先哲,更使绵山道家的活动日益兴盛。2008年,绵山被*民协命名为“*清明寒食文化之乡”。 地理环境 /绵山风景名胜区 位置绵山地处太原盆地西南端、太岳山北侧、汾河南畔,坐标在东经110°44′10〞-112 °10′14〞,北纬36°50′01〞-37°11′04〞之间,绵延百里,西入灵石县境,南与沁源县毗连。风景名胜区规划面积为135平方公里,管辖范围为40平方公里。较高海拔2566.6米,相对高度1766余米。南同蒲铁路二级编组站介休车站,大运公路一级路段、108国道穿越县境。北距省会太原137公里,南至临汾135公里,是山西省南北交通枢纽。地质绵山由震旦系和前震旦系、奥陶系、寒武系构成,约开始于19亿年前,结束于4亿多年前,是大地被海水淹没后沉积了石灰岩、白云岩、沙岩等,山体继续上升,谷地相对下降,继续接纳物质堆积,沉降速度大于堆积速度而形成。为侵蚀构造型石灰岩高山区,属新构造运动强烈上升的侵蚀构造类型。谷壁多有岩溶溶洞,沿层面发育。地震为新构造运动的主要表现特征。水文绵山地下水主要储存于石灰岩裂隙溶洞。地表岩沟泉水绵山石桐水 总长7.5公里,流量为0.2-0.5立方米/秒,据省主管部门统一分析化验,属清洁级。绵山不仅沟中有泉流,山顶茶坊沿、李姑岩、五龙寺、半山腰峰房泉、龙池、一锅泉,山根冀家庄等处都有泉水。真是山有多高,水有多高。气候绵山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日照充足,夏季雨量较多, 秋季凉爽宜人,冬季多有瑞雪。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为5.1℃;六、七月份较热,平均气温为24℃。年平均气温为10℃--9℃。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温度递减1度左右。阳坡凹处温度相对要高。年降水量在656.2--621.1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0%。全年多西南风,风速平均为2.2米/秒。四月份风多较大,八月份风少而小。四季景色各异,皆宜游览,尤宜冬日雪霁。 自然资源 /绵山风景名胜区 植被绵山为黄土质山地草原甸土,主要植被为天然林和天然草地。山顶以白羊草、苔草、兰花棘豆、铁杆蒿、阿尔泰紫花和部分灌木黄刺梅、醋柳等为主,组成茂密的草原植被。山坡为黄土质山地棕壤,自然植被为繁茂的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有黄榆、桦、柞、山柏、侧柏、油桦、白皮松、黄榆、鹅耳枥、山杨等。灌木有荆条、黄刺梅等。果木林有猕猴桃、山梨、山葡萄、山杏、山桃、山楂、毛樱桃、槽子、酸枣、野核桃等。中药材非常丰富,有灵芝、猪苓、党参、黄芪、五灵脂、血见愁等200余种。地表覆盖率在90%以上。动物绵山动物,走兽类有豹、山猪、山羊、豺、狼、狐、獐、獾、麝、鼯鼠、松鼠、黄鼠、刺猬、野兔、蝙蝠等;飞禽类有丹顶鹤、喜鹊、乌鸦、猫头鹰、鹞、燕、布谷鸟、白头翁、斑鸠、野鸡、啄木鸟、黄鹂、青雀、麻雀等。爬虫类有蛇、蝎、螽斯、蜈蚣、青蛙、蜘蛛、蝴蝶等。此外,石桐水于积处还有鱼、虾。 主要景点 /绵山风景名胜区 龙头寺龙头寺,原名塔岩头,因岩下黄土坡有空王塔院而得名。又因唐贞观十五年(641)太宗皇帝驾幸绵山礼佛时,有双龙显灵而改为现名。区内有毓德堂、关帝庙、真武庙、南天门等名胜古迹。有《叶剑英元帅论绵山》、《左传·介子推不言禄》、屈原《九章》、宋廷魁《绵山赋》、唐太宗御制诗碑等,这些石刻是领略绵山厚重历史文化的主要景观。这里也是朝观云海,夕观日落的绝妙去处。龙脊岭、介子推母子塑像、养生园龙脊岭因位居双龙交汇的背脊而得名。该游览区主要展现李唐军事文化和道家养生文化,有龙抬头、龙涎泉、龙须瀑、介子推母子巨型雕像、真武殿、八卦园、仰止亭等二十余处景点。子推母子塑像生动传神,再现了当年介子推偕母归隐绵山的情景。绵山唐营是国内*留存的唐代古营。督战台、插旗石等历史遗迹,讲述着秦王李世民当年布兵督战的故事。绵山的灵气吸引了众多的仙家、圣人,仅此处就有伯子常、彭祖、子乔、华佗、汉钟离、吕洞宾、陈抟等历代古贤的修行洞十余处,是*最古老的养生地。养生源用碑石图文对养生功法做了简明生动的介绍。李姑岩李姑岩,也叫皇姑岩,是国内罕见的皇姑出家的游览胜地。这里保存有清代顺治十七年(1660)的介休梁钟豫《修李姑岩记》载:“绵山之岩有名李姑岩者”。相传,贞观十五年(641),唐太宗妹长昭公主随驾礼佛,至此结庐,焚修有年,卒登觉岸,显灵助人,后人在此塑其像祭祀。李姑岩位于龙脊岭西侧,是一处长达200余米,深20余米,高30余米的天然巨型岩洞,庙殿分建为上下两层。依山筑阁,别具特色。其中庙殿有皇姑殿、释迦殿、关帝殿、都龙王殿、罗汉堂、三身佛殿等名胜。皇姑殿内九尊雕塑,全部是唐代遗物,十分珍贵。皇姑楼是当年李姑修行打坐的地方,其中的设置和壁画,再现了大唐皇室风貌。其它各殿的来历都与李姑有关,传承着许多感人的传说故事。整个游览区座落在原始林木的树荫之中,云垂烟接,披拂清芬,一派古色古香的气氛,是绵山旅游区的独特景观。因此,千百年来,三晋百姓中流传着在绵山“千游岩,万游岩,最美还是李姑岩”的说法。为了方便游客,开通了上下龙脊岭的观光缆车,使人去李姑岩十分便捷安全。蜂房泉、天井赏月蜂房泉,又名圣乳泉、母奶头,是一处罕见的自然奇观,**悬泉。北宋宰相张商英曾用:“水窦蜂房泉,山头鹿(粮仓)顶圆;风吹鞴袋谷,云罩簸箕天”来形容这里的山势地貌。巨大的悬崖绝壁上数十对苔藓茸结的石乳,乳汁如珍珠断线,滴落池中叮咚作响,宛如琴弦弹奏出的山水清音。清代康熙年间山西名士傅山曾把此泉水比作佛家最正法、乳酪最上品,即使神龙那伽也只能品尝一勺,而不许多贪。诗云:“佛恩滋静者,石乳敕龙潭。菡萏琼茄引,摩尼玉线甘。惠该功德八,清彻法身三。一勺醍醐足,那伽不许贪。”该景区还有望峰门、五龙朝母殿、四海龙王殿、三皇阁、五岳殿、妈祖殿、圣母殿、八仙洞、上善若水牌楼等景点。大罗宫游览区大罗宫游览区,当地人俗称“中岩”。“三清上,曰大罗”。道家认为天有三十六重,三十六重之上为大罗天,因此这座宫殿为大罗宫,意为较高的仙宫。大罗宫依山而建,层楼杰阁,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整个建筑群面积为三万多平方米,共十三层组成,总高110米,游客称赞“可以与布达拉宫相媲美”,可谓天下道家*宫观。大罗宫始建年代不详,据传在春秋时介子推来绵山隐居,就有道家人物活动的遗迹,东汉时已有部分殿庙初具规模。唐开元十一年(723),玄宗皇帝南出雀鼠谷时,专程驾幸绵山缅怀前朝圣祖功德,感戴绵山诸神护佑李唐王朝的恩典,降旨敕修大罗宫诸殿。以后宋代元佑年间、明万历年间、清代康乾年间官方与民间屡加修葺。至1940年遭日军焚毁,1998年三佳公司在原址上重修,才成为今日胜状。本区内包括大罗宫主殿的讲经坛、混元殿、群仙殿。还有灵霄殿、三清殿、财神殿、救苦殿、元辰殿、三官殿、五老君殿、斗姆殿等诸殿。展厅内绵山唐、宋、元、明、清历代精品彩塑,被称为“山西的敦煌”。藏经阁是*名胜区较大的藏书之处。宫内《道德经》木刻、石刻及英、日俄等译文,堪为《道德经》文化之大观。岩上有一天然石洞,夏日常有白云飘出,故称为“白云洞”。洞旁建一草庵,叫白云庵。庵内的《金刚经》石刻,为唐代遗留的稀世文物。天桥天桥是因修筑在悬崖绝壁上的栈道而得名,有千余年的历史。长300余米,宽 1 米多,上离峰顶80余米,高入云表;下距沟底300余米,悬于危岩上。每逢雨过云涌,人在桥上过,云在脚下飞,使人有平步青云,飘飘欲仙之感。景区内主要建筑是洞神宫、祖师殿、七真殿、水母殿、悬空长廊等和回头看柏龙、兔桥、须弥石等名胜景观。有孔明和张良等人的修行洞。此外还有*古代最险绝的军事堡垒——石勒寨,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洞神宫是唐武德三年(620),秦王李世民与刘武周在雀鼠谷度索原交兵时曾得洞神宫太清道德天尊护佑而大捷。唐太宗李世民为感神恩,于贞观十六年(642)降诏重修。宋、元、明、清官方和民间先后增葺。1940年遭日军焚毁。1998年三佳公司在原址扩建。一斗泉一斗泉是一处天然生成的石泉,因仅仅能盛一斗水而得名。传说很久以前绵山缺水,元始天尊云游至此,用拂尘醮东海之水,往绵山洒了几点,绵山便出现了很多泉水,较后一点滴在此处,形成一斗泉。朱家凹、卧龙宾馆绵山朱家凹景区和朱明王朝兴起有关,是一处“圣迹”。据称在元代末年,明太祖朱元璋的父亲朱五四在这里修行,祈祷上苍保佑儿孙富贵。结果他的儿子朱元璋的在灵宝天尊的庇佑下,统一了*,当上了皇帝,建立了大明王朝。在洪武十八年派皇十七子朱权来绵山谢恩,大兴土木,修葺洞玄宫,这就是朱家凹的来历。朱家凹是上清灵宝天尊的道场,左右偏殿为十方灵宝殿和诸仙殿。西面山岗上有玉皇阁,嘉靖二十一年(1542)朱世宗在此建醮,祈求大明江山千秋永固。岩下是卧龙宾馆,原意出自《易经》“潜龙在渊”、“利见大人”。在明代是个山房,明代天子朝山时都要在此驻跸,所以称卧龙宾馆。云峰寺抱腹岩云峰寺,原名抱腹寺,因建于抱腹岩而得名。始建于三国曹魏时期,高僧迪公经营始建,距今一千七百余年。抱腹岩坐东面西,高60米,深50米,长180米,分上下两层,抱二百余间殿宇、馆舍于“腹”内,容两千年历史文明于其间,为天下“*”。主要景点有毗卢殿、玉皇阁、空王殿、五龙殿、迪公洞、鸾公洞、志超洞、五龙松、铁索岭、《大唐汾洲抱腹寺碑》等四十余处。寺内供奉有当地真神介子推、真佛空王佛。田志超是汉人*成佛的,塑像为包骨真身。寺内还保存有许多唐、宋、元、明碑刻、雕塑,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抱腹岩顶壁挂铃,场面惊心动魄,令人赞叹叫绝。铁索岭是天下最古老的攀崖铁索栈道。铁索岭的铁索和下方云梯悬挂于唐代之前,是唐代大诗人贺知章当年登山的一条险径。明末清初大学者傅山于崇祯十年(1637)题写的长联,清光绪三年(1877)皇帝所赐“慈云法雨”御匾,以及当代著名学者邑人张颔所题“抱腹栖云”的匾额,都是不可多得的珍品。正果寺、全身舍利像绵山原为五龙母子所有,志超来山后,龙母将绵山以下棋的方式让给志超,五龙皈依佛法,常在说法台上听空王佛说法。后来,五龙功力大增,飞升跃过对山,在山壁上留下了五道沟壑,故名五龙躔。本区主庙叫“正果寺”。寺内有十三尊包骨真身像,虽历经千年而骨架完好,颇有灵气,是研究绵山历史文化和地理气候的重要文物。此外还有通天云衢、五龙松、弥陀殿、圣母殿、观音殿、三大士殿、送子娘娘殿、五龙殿等,来历神奇,庙殿灵验。灵应塔明七暗九层,高达69米,高出云霄,巍峨壮观,是*高山寺院中较高的佛塔。更兼这里地势险峻,松柏参天,成为绵山极具特色的游览胜地。栖贤谷、九曲一线天大峡谷栖贤谷是一道蜿蜒而上、九曲一线天的峡谷。两边怪石嶙峋,谷底溪流淙淙,空谷传声,须攀十余架天梯才能通过。相传当年介子推母子就是经这里到达归隐地的。封侯亭是当年文彦博宣旨诰封介子推为洁惠侯时所建,构思巧妙,工艺精湛,具有皇家园林的气象。亭内有宋神宗的圣旨碑刻,弥足珍贵。游览区内还有清风洞、迎仙坊、天源瀑布、超凡洞、箫声叠瀑、鳄鱼石、仙界石、壁上园、蝴蝶窝、驯虎之神、点石为羊、仙泉等二十余处景点。介公岭、介公墓介子推是古今中外*以山、以县、以节、以俗铭记的历史名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介公岭便是千古先贤介子的隐居地、焚身地和享祀处。本区内还有哀号坡、绵山碑林、神仙石林、一掌山、呼介石、子母石、莲叶泉、白鸦山、如意泉、鱼龟山、避火洞、思烟台、足下亭、介公岭、柏树岭、介公墓、慑神石等主要景点。鱼龟山,谐音“于归”,是介子推的归隐处。思烟台记载了晋文公焚山,有白鸦绕烟而噪,使火不能焚的故事。哀号坡、足下亭,讲述着晋文公面对枯木余烟,用烧剩的木头制成木屐穿在脚上口呼“足下”,顿足哀号的往事。介公墓建于 2000 级石阶之上的柏树岭中央。居高临下,放眼眺望,古代晋国山川尽收眼底。古墓依山而建,有元、明、清历代墓碑数通。介神庙坐落在一处深28米,宽30米,高18米的自然石窟中,是*较大的石窟祠庙。水涛沟绵山秀色,首推水涛仙沟。沟前说法台苍翠如黛,耸立于两山之间,环绕于涧水之中,夏秋季节常有彩虹升起,景色之美 ,如诗如画。十里仙谷中,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所称的绵山石桐水,千回百转,飞流激荡,形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瀑布数十处,宛若镶嵌在茂林和芦苇丛中的一串串碧玉,使人如置身于扑朔迷离、神奇莫测的南国水乡之中。沟中主要景观有:五龙树、五龙飞瀑、莲花峰、仙箓榜、子月峰、刀劈石、雄狮瀑、水帘洞等自然山水奇观;又有仙女坐龟,碧溪垂钓,牛角挂书、知章醉酒等雕塑小品。华夏奇瀑五龙飞瀑,落差80余米,跌落于五龙潭;水帘洞,为天下修性养气、辟谷成真*洞。洞口飞流如练,洞内可容三四十人,为历代高僧、高道辟关、辟谷的修炼场所。古藤谷古藤谷,俗名“西水沟”。它地处闻名遐尔的水涛沟西侧,与水涛沟相媲美,又别具特色。据《史书》记载,这里曾经是绵山静林河的发源地之一,又曾是唐代著名宰相令狐楚创办静林书院之地。谷内古藤缠绕古树,形成似伞、似尾、似洞、似桥、似网、似宫等形态各异的藤景奇观。猕猴桃、山葡萄、山樱桃、山核桃、野山楂、山梨、山杏等山珍野果,随处可见。此外,这里还是天然的中草药植物园,仅载入《本草纲目》的名贵药材就有党参、绵黄芩、五苓子、蜱藓、菖蒲、茯苓等百余种。许多天然造化的奇石千姿百态,酷似各种动物。因此,千百年来吸引了众多的历史名人来此游览,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题留石刻,至今清晰可辩的还有唐玄宗、令狐楚、文彦博、贺知章、张煊等的手迹。由于谷内是典型的温带雨林气候,被游人称为“天然氧吧”,是消夏避暑的较佳去处。毓德堂绵山毓德堂,是集中体现绵山大道思想,供奉“天地君亲师尊位”庄严神圣的殿堂。始建于春秋时期,晋文公为纪念介之推而建。意在告诫世人遵循天、地、君、亲、师、诸道敬天敬地、忠君爱国、孝敬父母、仁爱兄长、尊敬长辈,用介之推的“忠孝仁信、礼义廉耻、慈俭温良、谨让谦和”16字箴言教化天下。绵山毓德堂是*最早弘扬大道思想的殿堂。殿内庄严肃穆,皇家气派。珍藏着历朝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的至理名言书法瑰宝。唐太宗李世民曾两次幸临绵山。朝拜介之推、空王佛后,他为介公的忠孝清烈、高风亮节和空王佛解民倒悬、普度众生大道思想所启发,在毓德堂留下了“为人君者,当为庶民父母、百姓应尽己之力,国家和谐,实实在在是为天下百姓着想”的墨迹”。“皇上应勤政为民,朝夕闻道,鞠躬尽瘁,千万不敢违背这些祖训”。“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历史上著名的谏臣魏征、出将入相50年的北宋著名宰相文彦博、明代著名天文学家刘伯温,都是在绵山毓德堂留下了“治国必须厚德”、“人伦道德尊卑有序,纲常有法”的哲理名言。毓德堂上层,正中供奉“天地君亲师”神位,右侧为祭母文、祭社稷文、玄宗皇帝祭天地文,左侧为神宗奠玉皇大帝文、秦王出师告天地文、太宗皇帝祭介山文。由此可见,*优秀的传统美德,对天地君亲师的崇拜理念,在绵山毓德堂得以传承和延续,显示了绵山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博大精深的和谐社会理念。弘扬大道思想,传承道德文化,继承传统美德,构建和谐社会,这就是绵山毓德堂一贯遵循的宗旨。 历史文化 /绵山风景名胜区 音乐文化绵山道教音乐,伴随着绵山道教的发展而成长,其内涵极为丰富,大体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极具地方特征的道乐,又称之“土乐”,另一部分是结合了宫廷风格的道乐,亦称“法乐”。道乐作为宣道、礼神及道士修为的形态,存在于道教科仪之中,其作用为:祈福迎祥,解厄除秽,施食度亡。分为阳事、阴事两大类。过去的道士迫于生计,常与本宫观外其他道士合作,在信众家中建醮,故一些固定俗成的曲目得以流传,如:阳事中的《普庵咒》(四股)、《要帐》(二股)、《水红花》(一般)、《大走马》(三股)、《驻马亭》(四股)、《骂渔郎》曲目,称为“六十套曲”曲中填上经文,为信众解除灾厄,祈祷祥瑞。阴事*的曲目有:《一盏灯》、《十灭罪》、《十报恩》、《永皈依》、《种种无名》、《一柱道德》、《五音赞》等,目的是超度亡魂、安宅镇土,令亡者早离地狱得道成真。这些曲目大都是口传心授,好多曲目已经失传。唐时,因道祖李聃与皇家均为李姓,特别是李世民在绵山附近的雀鼠谷击败突厥可汗刘武周部将宋金刚,为李唐王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为宣扬君权神授,在绵山兴建了诸多宫观。唐贞观年间,太宗驾幸绵山,修斋建醮,祭拜神灵,使绵山道教的发展大放异彩。而极具宫廷风格的“法乐”,亦成为绵山道乐特色流传至今。1995年,山西省著名企业家,山西三佳煤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大善士阎吉英,投巨资修复绵山,修复宫观殿80余座,道教神像2000余尊;介休市道教协会在绵山大罗宫挂牌;并且成立了绵山宗教乐团,搜集整理绵山道教音乐,规范道教道场科仪,博大精深的绵山文化,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使绵山道教文化得以恢复;2001年5月21日,绵山在*道教协会的指导下,成功启建了建国以来规模较大的“罗天大醮”法会,婉转悠扬、庄重典雅的绵山道乐,得到了国内外道教同仁及新加坡、韩国、法国、德国、荷兰行等地友人的一致好评,*道教协会闵智亭会长,面对复修后的绵山感慨万千,欣然挥毫,写下了“人间仙境,道教名山”的题词。绵山经团的管理模式被誉为“绵山模式”,*道协曾发出“向绵山经团学习”的号召。绵山道教音乐,世人称之为“绵山仙乐”。其风格清幽典雅,重声韵而不沿华彩,旋律动感丰富,韵腔修扬,一唱三叹,具有浓郁的宗教气息。绵山道乐有明显的重宫音的调式特点;显示了其庄严肃穆与恬静稳重的特色,倾听绵山道乐,犹如置身于清虚仙境,令人身心清静,气脉调和。绵山道乐的法器有:铛、镲、鱼、铃、铙、钹、鼓、磬;演奏乐器有:笙、萧、管、笛、陶埙、唢呐、云锣、扬琴、古筝、琵琶、中阮、大阮、月琴、三弦、二胡、高胡、中胡、低胡、西洋乐器。绵山道乐曲调丰富,阳韵庄严、明朗、肃穆,阴韵则婉转、悲凄、哀伤,按其用途可分为“法事道乐”和“民间道乐”:法事道乐是指举行道场科仪时所用的道乐,它包括前面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民间道乐则称之为“牌子”或“耍曲”,类似于民间音乐的“器乐曲牌”,是融合地方民间音乐,用于法事道场开坛前后焚香礼拜或法事道场中高功拜表飞升等场合,这类道乐经松、活泼,很受信众喜欢;绵山宗教乐团不断完善努力进取,创作、改编了大量的具有绵山道乐特色的曲目,如:《混元赞》《送花赞》《大罗献乐》《绵山秋月》《绵山情韵》《介公赞》《飞仙曲》等,受到了道教界及有关专家的赞赏。在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绵山之神为介之推。西汉刘向《列仙传》载:“介之推者,姓王 名光,晋人也。隐而无名,悦赵成子,与游。旦有黄雀在门上,晋文公重耳异之,与出居外十余年,劳苦不辞。及返,介山伯子常晨来呼推曰:‘可去矣’推辞母入山中,从伯子常游。后文公遣数千人,以玉帛礼之,不出。后三十年,见东海边为王俗卖扇。后数十年,莫知所在。”后赵皇帝石勒敕建“介神庙”,称其为“威烈天神”,专事兴云布雨,视察民间疾苦,为民排忧解难。绵山另一位神为尉迟恭。恭隋末从军,以功授朝散大夫。后为突厥所封定扬可汗的偏将,曾留守介州(今介休市)。当时为非常时期,留守即相当于县令。唐武德三年(620),秦王李世民与突厥所封定杨可汗刘武周部宋金刚,在绵山雀鼠谷、度索原之战,战败归唐。为辅佐李世民成就“贞观盛世”做出了重大贡献。其间在绵山一带活动颇多,留有“点将台”、“听令巷”、“马跑泉”、“马劈石”等遣迹和传说。晚年笃信道教方术,被奉为“门神”。绵山之佛为北魏高僧昙鸾,为佛教净土宗先驱。在洛阳受天竺高僧菩提留支真传后,魏主“敕令住并州大寺,晚复移住汾州北山石壁元中寺,时往介山之阴聚徒蒸业,今号鸾公岩是也。”(见《唐高僧传》)“大寺”《汾州府志》、《山西通志》称“大岩寺”。据绵山五龙躔明隆庆“大岩寺岩主明古镜”的记载,大岩寺即抱腹寺(现名云峰寺)。绵山黄土坡原有“昙鸾和尚墓”。(见《净土古刹玄中寺》一书)。鸾公被梁萧王尊称为“菩萨”,在世人心目中早已是佛。绵山的另一位佛为隋唐高僧志超。僧俗姓田,为反抗地痞官府盘剥为民请命而离家出走。唐武德五年,入于介山,创聚禅侣,岩名抱腹……又于汾州介休县治立光岩寺”,后终成正果。据传,他是过去世之一佛——空王古佛的应化身,是一位疾恶如仇,见义勇为,乐善好施,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的“禅林大德”,世称“绵山活佛”。圆寂后,唐太宗李世民敕封其为“空王古佛”,为汉人中最早成佛的一位。以上神佛,介之推为晋人(一说夏县裴介,一说介休小宋曲,一说沁州铜鞮);尉迟恭为溯州善阳(今溯州)人;昙鸾为雁门(今代县一带)人;志超为榆次源涡人。都是曾经生长在山西这块土地上的活生生的神、佛。这种“真神真佛”集于一山的现象,在世界上*。[2]饮食文化文公宴文公宴始于春秋时期,晋文公三年,文公率群臣到绵山祭祀介之推,曾是介之推邻居的解张,看到晋文公连续三年祭祀介公,心中十分感动,特地从城中请来一位叫王春发的名厨,为晋文公备下一桌盛宴。此宴气味芬香,别具风味。文公看到满心喜欢,品尝后更是赞不绝口,称道是平生从未尝过的美食。这时狐偃、赵衰等人也连声叫好,众人公议此宴定名为“文公宴”。从此,此宴一举成名,成为晋宴名宴,历经2600余年不衰。介公宴介公宴始于西晋末年,朝纲腐朽,诸侯割据,石勒遂在绵山建寨起义。石勒立志解民倒悬,广招天下英雄豪杰,恰逢名士张宾前来投奔。二人志同道合,一同瞻拜介神,立誓“同心协力,救困护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之后同入寨中饮酒进食,席宴丰盛,口味清鲜,营养丰富,颇有特色。张宾用餐后极为赞赏,便问石勒何名?石勒哈哈大笑,说:“我兄弟二人刚祈祷完介神,愿介神护佑咱拯救百姓,统一华夏早日成功,就定名为介公宴吧。”从此该宴便成为绵山佳肴。据说,石勒称帝后常常用此宴宴请大臣,成为众臣常食的美味佳肴。彭祖养生药膳彭祖,即彭铿。据考彭祖年轻时曾在绵山龙脊岭修行多年,期间常食绵黄芪、黄精、党参、柏籽等,因而活了八百岁,成为*历代最长寿的人。彭祖倡导美食、养生、药膳,是气功导引*人,创出了天下名宴彭祖养生宴,是名副其实的*烹饪先师。彭祖养生宴历经4千多年演变、发展、充实,最终成为绵山的著名风味宴席之一,是国内历史悠久、品种较丰富的特色养生宴,也是琼崖宾馆养元斋名厨倾力打造的品牌宴席。此宴重在养生、滋补,在菜肴配制过程中,参阅了《黄帝内经》、《本草纲目》、《饮食正要》、《调鼎集》、《中药大辞典》等大量典籍,并以选料丰富、烹调方法多样、菜肴口味多变、滋补养生功效显著而受到广大游客的好评。朱家宴朱家宴源自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朱权字癯仙,号涵虚子。朱元璋封其宁王。洪武年间,朱元璋想到父亲朱世珍在绵山上祷天下祷地,自己才当上皇帝,便派朱权至绵山祭祖。事毕,来到了绵山一家小饭馆。听游人说,有一位田厨师烹饪技术相当了得,特地前往品尝他的手艺。田厨师用当地肉菜制作了一桌山珍美味佳肴。朱权品尝后,大为赞赏,将此宴起名为“朱家宴”,并从此传入宫中叫“朱明王朝宴”。晋王宴晋王宴,距今已有1300余年历史。李治为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封晋王。当时他目睹李承乾与李泰激烈争夺王位,于是上绵山祈祷神灵护佑自己,结果登基继位。后感神恩,亲临绵山下诏复修洞真宫。傍晚时在绵山一家饭庄就餐,店家为其备下一桌丰盛宴席。高宗观其色、闻其味,拍手叫绝,一尝,果然香鲜味美,称其“绵山佳肴”。此事传至后世,历代达官贵人上绵山,都要品尝晋王宴。潞公宴潞公宴源自北宋名相文彦博。彦博,字宽夫,介休文家庄人。曾出将入相五十年。因平叛有功,宋神宗封其潞国公。元丰年间,宋神宗诰封介之推为洁惠侯,文彦博奉旨至绵山修建封侯亭。竣工后,县令设宴款待,并请文彦博点菜,文彦博不好拒绝,就按照自己的口味点了十几个。之后潞公宴逐渐传开,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宴。开元御宴“开元御宴”是闻名三晋的绵山名宴,它始于唐代。相传唐开元年间,唐玄宗上绵山朝拜,县令要在绵山一家饭庄接待,并要求菜肴鲜美,风味独特。店家便按当地口味做了一桌宴席。唐玄宗食后赞其“香鲜味美”,张悦、宋璟也从未品尝过这种山中风味,齐夸“好吃”。店家看皇帝、大臣吃得满意,遂斗胆请求圣上赐名,唐玄宗脱口而出,“就叫开元御宴吧”。之后,凡上绵山的达官贵人、文人墨客都要品吃此宴,此宴逐渐出名,流传至今。青主宴明末清初大学者、医学家傅山一生喜名山大川,曾数次入绵山修道。尤擅医道和养生。他主张“学仙先学医,医道通仙道。”他发现绵山中药材品种达一千多种,其中珍贵药材就有几十种,遂四处采集,令人将药材、野菜、野果、蔬菜、肉类制成一宴,味道清新爽口,风味独特,后人称之为“青主宴”。青主宴主要特色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诸味合而服之,调和阴阳,补精益气。农家宴相传,此宴出自东汉永兴年间。东汉后期,郭泰联合三万名太学生抨击朝政黑暗与腐败,成为当时名震天下的“清议”。河南尹李膺称郭泰“身有仙骨,寰观气宇”;汝南太守范滂赞其“隐不违亲,贞不绝俗。”之后,由于当时的社会现实与个人崇高品德的猛烈撞击,饱读经典的郭泰从洛阳返回介休从教育人。一日,与郭泰结为莫逆之交李膺、范滂至介休探望老友,郭泰相偕上绵山朝拜游览。为款待老友,郭泰特地在绵山一馆舍备下一桌农家宴,绵山杂食,香气飘逸,乡风山野之趣,令这些见多识广的朝廷大员啧啧称奇。从此,“农家宴”这一佳话便在民间广为流传,并成为三晋名宴。至今,农家宴更因文化底蕴深厚而名扬天下。[3]景区文化1、历史记载最早,在**部史书《左传》中就曾4次提到,最早的诗集《诗经》、《楚辞》中也都有记述。《诗经》中记载“逝将出汝,适被牙郊,谁之永号。”真实地描写了介推母子的隐居生活。介推功不言禄的高风亮节成为历代脍之人口的佳话。2、抱腹岩的山势奇特为天下*。它高60米,宽180米,深50米。可以抱二百余间殿宇馆舍及一两万名游人于其中。惊险壮观的岩下飞空挂铃,更为一绝。3、《大唐汾州抱腹寺碑》,形成于唐代开元二十年,已有一千二百余年的历史。它生动地记述了三国曹魏时期高僧迪公筹划创建抱腹寺的情况2,并有许多唐 、宋名人题记。内容与书法价值极高。特别是碑与寺相距200余米,可谓千古之谜,*没有第二例。4、“贺知章登山道”,是从岩沟直插岩上的一条险道。据《大唐汾州抱腹寺碑》左侧唐代诗人贺知章题记,他当年登绵山是先由寺僧用布把他拽到50米以上的“棋盘洞”附近,再由棋盘洞攀100米云梯到云峰寺下;然后沿120和60级石阶到铁索岭下手抓70余米的铁索登上铁索岭,并一股作气爬上摩斯塔的。全长500余米的路程几乎都是75度的绝壁。既是一处奇险的自然景观,又具有丰厚的人文历史,可谓天下奇观。5、蜂房泉是一处高100余米,宽30余米的抱腹岩。岩的下部大小数十个石乳常年滴水,落入石池时发出叮咚的乐声。历代文人把它称做悬泉。像这样挂在岩壁上的泉,在*也是*。6、大罗宫是一座依山而建的明四暗七仿古建筑,总面积达30000平方米,堪与布达拉宫媲美,为天下*道宫。宫内300平方米*百位名家题写的《道德经》木刻,以及300平方米的布画都是*一绝。7、天桥栈道全长300余米,全部建在山的顶部,边上装有仿汉白玉栏杆,远远看去犹如白鹤凌空展翅。人从桥上过,泉在脚下涌,给人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此情此景,即使游遍*名山大川也难寻难觅。8、二十公里的水涛沟、苍岩、曲径、奇树、怪石、山花、野草点缀其间,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所说的绵山 石桐水千回百转 ,湍湍流过,苍鹰低回空谷鸟鸣,组成了一幅奇特的山水画卷。其中的五龙飞瀑落差80余米,游人可从瀑下通过;水帘洞府瀑流从洞前飞流直下,洞内可容纳三四十人。这样的风光,在北方地区实属罕见。9、绵山之神为介之推,距今2600多年,为最早的道家人物之一。绵山之佛为空王佛,俗名田志超,原是一名唐代高僧,是汉人成佛的*位。此外初唐大将尉迟公,北魏净土宗先驱昙鸾也都是绵 山 特有的神佛。他们全都是土生土长的山西人,这为其它名山所不可比拟。绵山这神从无形天尊、无名天尊、无上元君到山神、土地,绵山之佛从灯明、妙光、燃灯到过去、现在、未来诸佛。神、佛之多之全,也为*之最。10、绵山宗教乐团由150人组成,多次为台湾宗教人士表演,尤其是北京白云观举办方丈升座典礼,河北鹿台开光典礼 ,辽宁普庵观开观典礼,乐团表演颇受好评。*道教协会长闵智亭对绵山宗教乐团给予高度评价。 旅游信息 /绵山风景名胜区 景区门票门票:旺季票价110元,停车费50元绵山风景区和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大红灯笼高高挂——乔家大院;*民间故宫,华夏*民居——王家大院,近在咫尺,任您组合,名山、名城、名院一游皆得。山西省境内大运高速公路,贯穿南北,把山西许多著名旅游景点串连一线,游名山(绵山)观名城(平遥古城)看名院(王家大院、乔家大院)名树(洪洞大槐树)寻根祀祖尽在弹指一挥间。交通信息太原方向:沿大运高速公路南下至灵石出口下即可下高速后约10公里左右。西安方向:沿西禹高速过黄河龙门大桥至侯禹高速到大运高速北上至灵石出口下约10公里左右。火车路线:1096次 普快 西安——介休1673次/1676次 空调普快 西安——介休2670次普快 西安——介休2672次 普快 西安——介休K690次 快速 西安——介休旅游季节03——04月份春到绵山,回归自然生态游;05——09月份寻幽探奇,消夏避暑游;10——11月份金秋红叶、层林尽染,绵山万紫千红,美不胜收;12——02月份绵山暖冬游,古老神奇的绵山同一景区温差悬殊,水涛沟观冰峰,玉柱擎天,龙脊岭赏鲜花,山花烂漫。绵山特产陈酿黄酒黄酒亦称“老酒”,是*最古老的饮料酒,俗称“国宝”、“液体蛋糕”,其丰富的营养价值、独特的口感、低酒精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饮用黄酒在当今社会已成为一种时尚及健康*。绵山陈酿黄酒在充分保证黄酒营养价值的基础上,为更好的保证黄酒的口感,加入了木瓜、红枣等高营养价值的绵山纯天然、无污染的原材料,经过长期的陈酿,形成了不同年份的陈酿黄酒。绵山黄酒,是在清咸丰年间介休义安村“咸亨涌”木瓜黄酒的基础上经不断优化升级而酿制的优质黄酒。早在民国十八年(1929)就获得了国际巴拿马赛酒会银质奖章。一个酒品能有如此久远的获奖历史,这在黄酒家族中也是十分罕见的。另外绵山风景区做为山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景区,寒食清明节发源地,慈孝之都,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绵山”牌做为绵山陈酿黄酒的商标,在顾客中有很好的美益度及知名度,便于我们的宣传、推广,易于消费者接受、认可。绵山陈醋绵山陈醋,名扬四海。其酿造历史,可上溯到春秋时期。晋文公二年,绵山立介公庙,庙主解张设坊造酒,既而酿醋。后传之民间,经历代醋工不断研制,始具特色。明末,介休人王来福,立“美和居”醋坊振兴祖业,选用当地高粱为主料,用小麦豌豆大曲发酵,改“白焙”为“熏焙”,使用“三伏暴晒”、“三九捞冰”的方法,酿制成酸、香、绵、甜,色味俱佳的绵山陈醋。并在康熙年间传入宫中,成为御膳佐料。从此,绵山陈醋名声鹊起,卓然雄踞*四大名醋之首。如今,绵山陈醋在传统工艺基础上,创新发展,精选当地特产高粱、小麦和绵山泉水,酿制出品质优良风味绝佳的新一代绵山老陈醋,成为三晋醋业的盟主。寒食宴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寒食节前,玄宗皇帝驾幸大明宫,文武百官早朝,山呼礼毕,高力士唱道:“有事早奏,无事退朝。”宰相张九龄奏道:“寒食节自晋文公以降,历久不衰。今圣朝敦化,宜给百官假休,以显盛世皇恩,望陛下三思。”玄宗龙颜甚悦,遂命降旨:“开元二十四年二月十一日敕,寒食清明,四日为假。”历史上寒食清明节放假即从此始。寒食节当日,玄宗在大明宫设宴款待百官。时逢灞河边柳树已长新芽,张九龄历年寒食节冷食时素喜柳芽新菜。这天,他将夫人新制柳叶菜献上,玄宗久在深宫,偶吃柳芽,甚觉味美。遂唱诗云:“长安芳树映天津,灞桥翠柳窣地新。今岁盛宴过寒食,明年兴酒作清明。”众臣纷纷唱和,张九龄诗云:“赐宴初逢寒食节,筵开盛世禁苑新。桑榆垂暮已晚景,赤心何路报尧仁。”后来,此宴由宫中传出,成为民间佳肴。绵山开发后,挖掘推出此宴,以享佳宾。
网站排名查询:
Google PageRank Sogou Rank
Alexa Rank 网站权重查询
百度权重查询 360权重查询

网站SEO查询:
SEO综合查询 网站备案查询
域名信息查询 IP地址查询
友情链接检查

网站国内搜索引擎查询:
百度查询 搜狗查询
360搜索查询 SOSO查询

网站国外搜索引擎查询:
必应查询 香港谷歌查询
 
 

相关网站推荐

热门网站排行榜发布
1内网服务器架设工具-itt
2草民电影网
3南阳做网站(南阳做网站
4中国机械设备第一网
5留学在线留学服务(留学
61688
7环球塑化
8淘金地
9星辰影院
10塑米城
娱乐休闲排行榜发布
1草民电影网
2星辰影院
3经典老电影网
4抱歉抱歉!该站点已经被
5手机游戏(手机游戏平台
6伦理电影网
7B体育·(中国区)官方网
80.1折手游平台友情链接
9清泉电影网
10好玩的单机游戏(好玩的
最新加入网站发布
1上海乐居环保设备有限公
2青岛糖潮商贸有限公司
3天津华菱衡钢钢管有限公
4上海恒志建筑装饰材料有
5安平县一诺金属丝网厂
6厦门鑫诺斯自动化科技有
7昆山市玉山镇誉程达精密
8深圳市信鑫柏科技有限公
9上海鼎缘家具制造有限公
10深圳市车八方物流有限公

猜你喜欢网站发布

网站相关栏目

网站相关行业

免责声明

本网页所展示的有关【介休绵山_ 生活服务_旅游资讯_旅游景点_山西景点_娱乐休闲】的网站信息/图片/参数来源于公开网络,由网站所有者自行对网站信息/图片/参数等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负责,本平台(本网站)仅提供展示服务,请谨慎交易,因交易而产生的法律关系及法律纠纷由您自行协商解决,本平台(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您在本网页可以浏览【介休绵山_ 生活服务_旅游资讯_旅游景点_山西景点_娱乐休闲】有关的网站信息/图片/等及提供的商家简介、联系方式等信息。

联系方式

在您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欢迎您向邮箱发送邮件,或者进入《网站意见反馈》了解投诉处理流程,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按排行字母分类找网站: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