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全·资源中心

网站大全资源导航便民服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大全>娱乐休闲>洛阳白马寺_ 生活服务_旅游资讯_旅游景点_河南景点详情
洛阳白马寺_ 生活服务_旅游资讯_旅游景点_河南景点

洛阳白马寺_ 生活服务_旅游资讯_旅游景点_河南景点

所在地区山西-大同市

网站地址 www.***.**

网站热度206

更新日期2023-02-23

扫一扫 举报
 

网站介绍

    郑州易方科贸有限公司|云虚拟主机管理平台简介/洛阳白马寺 白马寺洛阳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史载:东汉永平七年,汉明帝刘庄因夜梦金人,遣使西域拜求佛法。公元六十七年,汉使及印度二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抵洛,汉明帝躬亲迎奉。公元六十八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雍门外建僧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故名该僧院为白马寺。 白马寺座北面南,总面积二百余亩,其主体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卢阁五层殿堂及中国*释迦舍利塔。白马寺是一处保存完整、古色古香的古建筑群。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2001年1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4A景区(点)。 历史/洛阳白马寺 中国历史上的*座佛教寺院洛阳白马寺,在洛阳城东十多公里处,北背邙山,南面洛水;夕阳西下,晚霞映照白马寺红墙碧瓦的殿堂,衬托苍松翠柏,气象庄严。迎面看见山门上的白马寺三个字,人们不禁会问:这与白马有什么关系?这得从许多古籍上记载的这个著名故事说起-:公元六四年(佛历六0八年,东汉永平七年)的一天夜里,汉明帝刘庄梦见金色神人,身带日光,飞行于皇宫殿庭,令人心悦。次日,刘庄就此询问群臣。一位博学多识的大臣说:西方天竺国(古印度)有叫佛的神人,皇上可能是梦见佛了。  刘庄于是派人西去讨求。这一行人过天山、越葱岭,在西域大月氏国(今阿富汗境内)遇到天竺沙门摄摩腾与竺法兰,就邀请二位来中国,用白马驮着佛经佛像,于六七年(东汉永平十年)一起回到京都洛阳。   第二年,敕令按天竺式样为摩腾、法兰建精舍居住,称为白马寺。寺本义是官署,因摩腾、法兰初来时住在官署,又是外宾,为示礼待,就仍称新居为寺;此后,中国佛教建筑就相沿称寺。白马之名,据说是取自驮经的白马。虽然后世学者对这个传说和佛教初传中土的时间、路径等颇有争议,但一般佛教徒对此津津乐道,汉明帝求法成为中国佛教史上基本公认的事实,白马寺也就作为佛教传入中国内地的最初标志,蜚声古今中外。历史风雨中,白马寺数毁数建,但寺址从未变过。七世纪下叶唐武则天时,寺主僧薛怀义有宠于则天, 白马寺盛极一时,和尚达千余。安史之乱和会昌法难中,白马寺受到较大毁坏,如唐诗所咏:白马驮经事已空,断碑残刹见遗踪。萧萧茅屋秋风起,一夜雨声羁思浓。十世纪下叶宋太宗时重修白马寺,鼎新伟构,更类天宫。今天的白马寺建制奠定于十六世纪上叶明嘉靖时和十七八世纪清康熙时重修的白马禅林。一九六一年,白马寺被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的白马寺占地四万平米,百余间殿堂成比较典型的汉地佛寺纵轴式布局,主要建筑位于南北中线上。走进山门,两侧各有一座石碑,东侧《洛阳白马寺祖庭记碑》,由元代高僧文才撰文,书法亦潇洒工丽。再前行,过歇山式天王殿,就到了全寺的主殿大佛殿,殿内释迦牟尼端坐莲台,右手拈花,迦叶、阿难二弟子旁立,文殊、普贤二菩萨列坐,二天女后侍。香案上五供齐备,左右钟鼓高悬,幔帐垂挂,薄团排列,庄重肃穆。这场院景构成即中国佛教禅宗常说:拈花微笑。  大佛殿东南角有一口明代铸铁钟,重二千五百公斤,上有铭文钟声响彻梵王宫,下通地府震幽灵。……白马钟声为洛阳八景之一,据说每当月白风清之夜、晨曦初露之时,和尚上殿念经,击罄撞钟伴诵,白马寺钟声悠扬数十里,城内东大街钟楼上的大钟也自能与之共鸣,反之,城内钟楼击钟,白马寺钟也自能共鸣。 大佛殿之后是供奉着三世佛的大雄宝殿,两厢分列十八罗汉。这些罗汉像呈坐势,资态不一,神情各异,系元代用夹纻干漆造像工艺塑成,十分珍贵。所谓夹纻干漆造像之法,大致是先用漆、麻、丝、绸在泥胎上层层裹裱,然后揭出泥胎,制成塑像。夹纻干漆造像,历史悠久,盛于隋唐,宋后则渐渐失传,存世造像极为罕见。大殿后是接引殿,再往后就是白马寺内较后的佛殿毗卢阁。   毗卢阁初建于唐朝,在清凉台上,清凉台由青砖砌成,高近七米,长约九米,宽约三米。毗卢阁内供释迦牟尼的清净法身毗卢佛,旁立文殊、普贤菩萨。阁后壁镶有石碑,上刻《四十二章经》。该经简明介绍佛教基本思想,一般认为是最早的汉译佛经,由摄摩腾、竺法兰翻译。毗卢阁重檐歇山,飞翼挑角;阁台上毗卢阁与周围建筑,自成格局,构成一小型庭院,院中一泓池水,莲花朵朵,数株古柏,蓊蓊郁郁,清爽宜人;从台下望去,整座庭院若在空中。清初释如琇曾撰联道:台洒法雨柏翻风果有清凉气象,阁显山光池吞月混是毗卢法身。金代塔刹--齐云塔  出白马寺山门,南面不远处有两座夯土高台,名叫东汉释道焚经台。据说刘庄诏 建白马寺后,中国各地道士纷纷上书反对外来佛教,并表示愿与佛教徒一比高低,辨明真伪。刘庄便令在白马寺举行比法集会。会上设置神坛,坛上置供品和佛、道两教经书。斗法开始,道士与和尚一边绕坛祷诵,一边纵火焚烧坛上经书。只见火光中,道经化为灰烬,佛经则光芒五色,不燃一页。斗法以佛胜道败结束,一些道士自惭而死,数百道士改投佛门,洛阳城中富贵子弟和宫女千余人离家入寺。于是洛阳大兴佛寺,汉朝佛教由此兴盛。   考察起来,这个传说显然是无稽之谈,因为那时中国道教还未建立,不过也反映了当时佛教的传播并非一帆风顺。可能参与斗法的是当时的方术士。民谚说:洛阳有座齐云塔,离天只有一丈八,则可谓言之有征。刘庄曾在白马寺建了一座九层佛塔,高二百尺,塔若岳峙,号曰齐云;五代时又建一座高五百尺九级木塔,如今只留下塔基残痕。现在矗立在白马寺山门东南不远处的齐云塔,金代建造,高五十三米多,砖砌密檐,四方形,十三层。首层塔檐下有仿木式斗拱,顶覆宝瓶式塔刹,阳光照耀下,十分秀丽。塔空心,扶梯而上,登高遥望洛阳城郭山水,思绪落落…… 永宁寺塔遗迹 从白马寺开始,经魏晋到南北朝,佛教迅猛发展。四九四年(北魏太和十八年)北魏孝文帝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洛阳,由于皇室崇佛,洛阳一带更是大兴佛寺,并且大多是尽一时财力物力而为之。但北魏时招提栉比,定塔骈罗的佛教盛况,如今只能在保存下来的史籍传记、文物遗迹中去找寻追溯了。曾任北魏官员的杨炫之,亲身经历了北魏的全盛与变乱,写下了《洛阳伽蓝记》一书。伽蓝,是梵僧伽蓝摩译音的略称,意思是众园或僧院。杨氏用精彩纷呈的语言状写了洛阳一千余所寺院中重要的四十座寺塔园林,有的壮丽辉煌,有的清新动人,有的形象飞动,使人如履其境领略到了北魏佛教盛时的繁荣景象,看到当时社会崇佛何等热烈,当时佛教建筑艺术所达到的惊人高度。  北魏时建的洛阳永宁寺塔,是现今有遗迹可考的中国最早的佛塔之一,凡是谈到中国建筑史时,无不以它作为一个著名例子。塔虽然在建成不到二十年就付之一炬,但是其基础至今仍存,而在当时《洛阳伽蓝记》就对它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描写,文字又是那样优美,给后人留下珍贵的史料。  现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的永宁寺塔遗址,在洛阳市东十五公里处,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内铜驼街北,西距故城西墙四百二十米。永宁寺始建于五一六年(北魏熙平元年),是当时都城内规模*一所寺院。北魏在平城已建有永宁寺,迁都后又在洛阳城中重建,规模大于后寺。原先的永宁寺内有一座七级佛塔,高三百余尺,基架博敞,为天下*。新建的永宁寺塔则更为宏丽:  中有九层浮图一所,架木为之,举高九十丈,上有金刚,复高十丈;合去地一千尺。去京师百里,已遥见之。初掘基至黄泉下,得金像二十三躯,及太后以为信法之征,是以营建过度也。刹上有金宝瓶,容二十五斛。宝瓶下有承露金盘一十一重,周匝皆垂金铎。复有铁(金+巢) 四道,引刹向浮图四角,(金+巢)上亦有金铎,合上下有一百三十铎。浮图有四面,面有三户大窗,户皆朱漆,扉上各有五行金铃,合有五千四百枚;复有金环铺首。殚土木之功,穷造形之巧,佛事精妙,不可思议。锈柱金铺,骇人心目。至于高风永夜,宝铎和鸣,铿锵之声,闻及十余里。  浮图北有佛殿一座,形如太极殿。中有丈八金像一躯,中长金像十躯,锈珠像三躯,金织成像五躯,玉像二躯。作工奇巧冠于当世。僧房楼观,一千余间,雕梁粉壁,青(王+巢)奇疏,难得而言。栝柏椿松,扶疏檐溜;竹丛香草,布护阶墀。  宝塔建成后,皇帝、太后一起登上宝塔,俯视皇宫里的一切就好像在自己的手掌之内,整个洛阳城如同一个家庭一样大小。在塔上看云和雨,都要俯身朝下看。西域僧菩提达摩从波斯游历到洛阳,见塔上的承露铜盘在太阳照耀下,光芒射出云外,铜铃被风吹拂,声响直震上天,赞叹此塔造作之精巧实非人力所能为,因而感叹说:我活了一百五十岁,游历了各国,可是像这所寺院的精致华丽,不但阎浮洲没有,即使是穷极全部奉信佛教的地方,也找不出第二个了。因此,他接连好几天,绕塔口唱南无,双掌合什,以表示心中敬意。  从记载来看,此佛塔已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开创中国木结构楼阁式塔的先河。一九四九年以后,在对魏晋洛阳城的勘察中,发现永宁寺塔遗址,并于一九七九年对之进行了考古发掘。由发掘得知,其下层的基座约一百米见方,上层的夯土台基近四十米见方,上面留存有一百二十四个方形柱础,这些柱础分五圈排列,在第四圈的柱础内筑有一座土坯垒砌的实心方柱体,约二十米见方,残高三点六米。塔基中除了出土建筑材料残件外,还发现了约三百余件与佛教有关的泥塑作品,其塑工精湛,手法细腻,是北魏陶塑中的精品。站在这个残缺不全的废基上,不难想见这座当时号天下*佛塔的昔日雄姿。 白马寺之最/洛阳白马寺   1.中国*古刹--白马寺 2.中国*古塔--齐云塔在白马寺3.中国*次西天取经--永平求法 4.最早来华传教的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禅居于白马寺5.最早传入中国的梵文佛经--贝叶经6.中国*译经道场--清凉台在白马寺7.*部汉文佛经--《佛说四十二章经》译于白马寺8.*部汉文佛律--《僧袛戒心》9.*座传戒道场--白马寺10.*汉人出家和尚--朱士行受戒于白马寺 寺院僧众生活/洛阳白马寺 白马寺自1984年归还僧人管理以来,日常生活皆按照丛林规矩,集体化、制度化进行。白马寺的一天以晨钟为开始,暮鼓为结束。通常凌晨3点钟即开始击钟,敲108声直至3点半开始打板,全寺僧人开始起床,上早殿,于4点正齐集大佛殿。按戒腊(受戒后安居的年限)高、低分东西单站立,念诵楞严咒、大悲十小咒、心经等,然后唱赞偈绕佛、三皈依、韦驮赞等。早课约需一个半小时结束。僧众下殿后,入五观堂用早斋,当然过堂吃饭也有很多规矩,僧人必须严守不犯。饭后回大殿回向,然后各自回寮房脱衣袍,打扫各自的卫生区。于上午8点钟开始一天的劳作,或看殿、或看门、或在念佛堂、或在客堂值班等。白马寺的劳作是半日制,即半天学习、半天劳动。上午上班者,下午学习;下午上班者,上午学习,直到下午5点开始击鼓至6点结束。按佛教戒律,出家人是过午不食的,即过了正午12点后,除白开水外,不得食任何食物。但病者除外,故此寺院在下午6点还准备药水(即晚饭)病者可饮用。晚课于下午7时打板,要念弥陀经、礼佛大忏悔文、蒙山施食、心经、绕佛、回向、三皈,祝赞,约于20点30分结束。20点30分至22点为自修时间,或拜佛、或诵经、或参禅。于22点整,以暮鼓结束一天的生活,然后打板养息。这就是僧人身累心不累既紧张又自在的出世生活。 民间传说/洛阳白马寺 白马寺位于中国河南洛阳城东12公里处,古称金刚崖寺,号称“中国*古刹”,是佛教传入中国后*所官办寺院。它建于东汉明帝永平11年(公元68年),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相传,汉明帝刘庄,“夜梦金人,身有日光,飞行殿前,欣然悦之。明日,传问群臣,此为何神?”有臣答曰,此神即“佛”。明帝即派遣大臣蔡愔、秦景出使天竺(今印度)寻佛取经。蔡情、秦景取回了佛经佛像,并与天竺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东回洛阳,藏经于鸿胪寺,并进行翻译工作。次年建寺,名白马寺。寺址在汉魏洛阳故城雍门西1.5公里处。白马寺,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尊为“释源”和“祖庭”,享有独特的地位。白马寺原建筑规模极为雄伟,历代又曾多次重修,但因屡经战乱,数度兴衰,古建筑所剩不多,人民政府为保存这一著名文化古迹,曾进行过多次修葺。现有五重大殿和四个大院以及东西厢房。前为山门,山门是并排三座拱门。山门外,一对石狮和一对石马,分立左右,山门内东西两侧有摄摩腾和竺法兰二僧墓。五重大殿由南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毗卢殿。每座大殿都有造像,多为元、明、清时期的作品。毗卢殿在清凉台上,清凉台为摄摩腾、竺法兰翻译佛经之处。东西厢房左右对称。整个建筑宏伟肃穆,布局严整。此外,还有碑刻40多方,对研究寺院的历史有重要价值。现存白马寺坐北朝南,是一座长方形的院落,占地约4万平方米。寺大门之外,厂—场南有近年新建石牌坊、放生池、石拱桥,其左右两侧为绿地。左右相对有两匹石马,大小和真马相当,形象温和驯良,这是两匹宋代的石雕马,是优秀的石刻艺术品。白马寺的山门为明代所重建,为一并排三座拱门,代表三解脱门,佛教称之为涅之门。部分门洞券面上刻有工匠姓名,皆为东汉遗物。寺内现存五层大殿,坐落在一条笔直的中轴线上,两旁偏殿则互相对称。天王殿,正中置木雕佛龛,龛顶和四周有50多条姿态各异的贴金雕龙。龛内供置弥勒佛,即“欢喜佛”。他笑口大开,赤脚打坐,形象生动有趣,令人忍俊不禁。殿内两侧,坐着威风凛凛的四大王,是佛门的守护神。弥勒佛像之后是韦驮天将,佛教的护法神,昂然伫立,显示着佛法的威严。白马寺山门东走约30多米,有一座十三层的齐云塔,直插云霄。齐云塔始建于五代时期,原为木塔,北宋末年金兵入侵时烧毁。金朝大定年间重建此塔,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 佛事活动/洛阳白马寺 白马寺作为中国佛教之首刹,除了日常的上殿、过堂,初一、十五及佛诞日上供、半月布萨等佛事外,近年来,多次举办大型佛事活动。其中最有影响者,为五次传授三坛大戒法会、纪念白马寺建寺一千九百二十五周年、庆祝古佛归宗、泰佛殿落成及佛像开光,放生、安居、自恣以及为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举行的祈祷世界和平等法会。一切佛事皆如法如律,庄严而隆重,受到海内外四众弟子的广泛好评。 白马戒坛是中国的*座传戒道场。曹魏嘉平二年(公元250年)印度高僧昙柯迦罗在白马寺译出《僧祗戒心》一卷,主张僧众应遵佛制,禀受戒法,并请梵僧立羯摩法在白马寺建坛传戒,开震旦传戒之先河,故东土佛教徒皆尊昙柯迦罗为中国律宗鼻祖,白马寺为中国*座传戒道场。近年来,白马寺为绍隆佛种,续佛慧命,于1989年、1990年、1992年、1993年、1996年先后五次传授三坛千佛大戒。1989年受戒者一千余人,1990年受戒者八百余人,1992年受戒者一千余人,1993年受戒者一千八百余人,1996年受戒者五百余人。坛上十师,皆礼聘全国各地的高僧大德,传戒法会谨遵佛制,如法如律。戒子来自全国各地和香港、澳门等地区,还有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美国者。法会规模盛大,在海内外佛教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95年4月6日(农历三月初七),洛阳白马寺举行了中华古佛归宗庆典法会。相传,世界上仅有的两尊造型奇美的拇指大的佛像,今分别收藏于泰国博物馆和泰国一富商的密室之中。此两尊佛像源于中国东汉时期,始塑于洛阳白马寺,后流落民间,先传入西域后流至南亚,再后来便下落不明。 为了加强泰中两国佛教界的友好交往,泰国将此佛像复制成0.97米高的铜质镀金佛像两尊,于1994年11月(重阳节)在北京广济寺由中国佛教三大语系的高僧共同主持开光。其中一尊迁回泰国,由泰国信徒供奉,另一尊归宗于中国释源白马寺。 此次在白马寺举行隆重的中华古佛归宗庆典法会,除邀请中国佛教协会、诸山长老、耆宿大德及省市有关领导等参加盛典外,泰国方面派遣了由副僧王柏探玛拉差努哇率领的由143人组成的佛像归宗团前来观礼。世间最保贵者生命,天下最惨忍者杀伤。由是昊天垂悯,古圣行仁,成汤解网,子产畜鱼。佛在《梵网经》中说:“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也杀我故身……生生受生,常住之法,教人放生。”放生就是救命,就是救赎那些被擒被抓将被案杀、命在垂危的众生之命。放生可以偿还以前积欠的无数杀债,可以解冤释结,可以长养我们的慈悲心。放生在世间可增福增寿,消除疾病违缘。在出世方面,常常放生,可增长慈悲心,与佛心更相契更容易感应道交,学佛道业更容易成就。故此,白马寺及齐云塔院的僧众及广大四众弟子,每逢初一、十五及佛、菩萨节日,都要举行放生活动,每次放生少则数千元,多则数万元,不知救度了多少亿个生命,同时也培养了广大信众的慈悲心,为保护生态平衡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开放时间/洛阳白马寺 白马寺 7:30 -- 17:30 *旅游时间/洛阳白马寺 游洛阳的*季节无疑是秋天,“九月九日登高日”,秋高气爽,登山赏菊。4月也是不错的选择,虽然天气有些干燥,但可以欣赏无数牡丹争芳斗艳的奇丽景象。
网站排名查询:
Google PageRank Sogou Rank
Alexa Rank 网站权重查询
百度权重查询 360权重查询

网站SEO查询:
SEO综合查询 网站备案查询
域名信息查询 IP地址查询
友情链接检查

网站国内搜索引擎查询:
百度查询 搜狗查询
360搜索查询 SOSO查询

网站国外搜索引擎查询:
必应查询 香港谷歌查询
 
 

相关网站推荐

热门网站排行榜发布
1内网服务器架设工具-itt
2草民电影网
3南阳做网站(南阳做网站
4中国机械设备第一网
5留学在线留学服务(留学
61688
7环球塑化
8淘金地
9星辰影院
10塑米城
娱乐休闲排行榜发布
1草民电影网
2星辰影院
3经典老电影网
4抱歉抱歉!该站点已经被
5手机游戏(手机游戏平台
6伦理电影网
7B体育·(中国区)官方网
80.1折手游平台友情链接
9清泉电影网
10好玩的单机游戏(好玩的
最新加入网站发布
1上海乐居环保设备有限公
2青岛糖潮商贸有限公司
3天津华菱衡钢钢管有限公
4上海恒志建筑装饰材料有
5安平县一诺金属丝网厂
6厦门鑫诺斯自动化科技有
7昆山市玉山镇誉程达精密
8深圳市信鑫柏科技有限公
9上海鼎缘家具制造有限公
10深圳市车八方物流有限公

猜你喜欢网站发布

网站相关栏目

网站相关行业

免责声明

本网页所展示的有关【洛阳白马寺_ 生活服务_旅游资讯_旅游景点_河南景点_娱乐休闲】的网站信息/图片/参数来源于公开网络,由网站所有者自行对网站信息/图片/参数等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负责,本平台(本网站)仅提供展示服务,请谨慎交易,因交易而产生的法律关系及法律纠纷由您自行协商解决,本平台(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您在本网页可以浏览【洛阳白马寺_ 生活服务_旅游资讯_旅游景点_河南景点_娱乐休闲】有关的网站信息/图片/等及提供的商家简介、联系方式等信息。

联系方式

在您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欢迎您向邮箱发送邮件,或者进入《网站意见反馈》了解投诉处理流程,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按排行字母分类找网站: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4